——寫在《民建聯20年史》出版之際
譚耀宗 民建聯主席
民建聯今年成立20年。為誌慶祝,我們決定出版黨史。
既然是歷史,我們覺得由比較了解民建聯的第三者來寫,最為理想。因此,我們請來資深傳媒人阮紀宏先生執筆。他的構思是先寫一本人物誌,再用夾敘夾議筆法寫一本歷史書。我們覺得這個構思不錯,於是首先就有了去年出版的《建港心路—與民建聯的緣與份》。該書講述了44位「民建聯人」的故事,包括新老會員、職員和義工。
愛國愛港始終如一
現在,第二本《民建聯20年史》也終於完成。這本書記錄了民建聯成立的過程、在選舉中的成敗得失、回歸前後與政府之間的互動、和內地的關係,以及近年發展的策略與努力,特別是培養年輕人、擴大社會代表性等。
《建港心路——與民建聯的緣與份》、《民建聯20年史》這兩本書可以互為註腳,比較完整地呈現民建聯20年發展的足印。
從成立那日起,民建聯就以愛國愛港為基本理念,始終如一。在97前的過渡期間,我們致力促進香港順利回歸、社會穩定繁榮、市民安居樂業。當時中英政府有不少爭拗,民建聯積極擔當溝通橋樑角色,想方設法,居中斡旋,例如有關新機場財務安排和政制直通車問題。我們也積極協助港人解決在內地遇到的問題,例如有關內地口岸測試愛滋病以及爛尾樓問題。
服務市民是民建聯的工作重點。在成立當年民建聯就開始發展地區支部,經過不斷努力,到回歸前民建聯的地區支部已經增加到12個,令我們能有效地掌握和反映民意,並服務居民所需。
以堅實的地區工作為基礎,民建聯積極參與各級議會選舉,並且逐步取得好成績,在香港政壇站穩腳跟。我們愛國愛港的理念以及真誠服務市民的路線,也逐步得到市民的認同。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正式進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時代。1998年的首屆立法會選舉,民建聯贏得10個議席。然而,民建聯的發展絕非一帆風順。在2003年,由於「沙士」疫情、負資產問題困擾,市民不滿特區政府,加上不少人不認同民建聯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立場,形勢嚴峻。當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遭遇挫折,創黨主席曾鈺成為了承擔責任提出請辭。
秉持「真誠、服務、承擔」精神
民建聯在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重新上路,從市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是其是、非其非」的原則,監察政府施政。在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我們重新振作,贏得12個議席。
我們積極加強政黨建設。2004年,青年民建聯成立,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我們的隊伍。2005年,民建聯與港進聯合併,來自專業和工商界的會員不斷增加,令民建聯的組成更有社會代表性。2006年,我們提出「奮力向前,進軍一萬」的口號,結果在一年後會員人數歷史性突破一萬大關。我們在2007年成立了「民建聯義工團」,整合18個支部的義工隊伍,更好地服務市民。我們不斷加強政策研究工作,在2010年和2011年先後出版了兩本政策研究論集。我們重視人才培訓,通過不同形式舉辦政治專才培訓計劃,從2010年起,我們同教育機構合作,舉辦新一代政治專才文憑課程。
我們的政黨建設工作取得了成果。在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再進一步,獲得13個議席。在2011年我們取得了147個區議會議席。今天,民建聯會員人數已經超越2萬人,並在全港18區都成立了地區支部,共開設46個辦事處,另外有1個少數族裔服務中心,以及1個在內地的專業服務中心。
20年來,在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實踐中,我們扮演了積極的角色。為促進香港繁榮穩定、爭取市民利益,我們做出了貢獻。展望未來,民建聯將繼續秉持「真誠、服務、承擔」的精神,從市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理性、務實、包容,促進香港的穩定和發展,並不斷加強自我建設,爭取更多市民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