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官方出台強力政策,打通民資進入軍工產業的壁壘。著名軍事專家宋曉軍昨日就此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鼓勵民資參與,對軍對民都是積極的利好政策。他指出,在製造業方面,民企可通過承研高標準的武器裝備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軍方則能更專注於核心技術攻關;在投資方面,可吸引更多民資進入實體,並令投資者得到穩定、可持續的長期回報。
幫助民企產業轉型升級
「美國的航母,採購範圍覆蓋45個州的1.6萬家企業」,宋曉軍表示,在工業化國家,民企為重大國防科技工程做配套已是通行辦法,其目的是令軍工裝備利益最大化,有助於將「核心資金投入到高難度的技術攻關上」。隨著中國軍工的快速發展,向有資質的民企採購裝備已成為必然。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內地民企參與著重大軍工項目,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中的部分零件設備就由民企承研。「這是民企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宋曉軍說,由於軍用裝備有較高的標準和要求,民企若獲得訂單,會相應增加設備等硬件設施,同時也會培養高素質的員工,軟硬件的提升會促進企業發展轉型。此外,由於軍工產業使用周期較長,且都是全壽命期維護,這意味著企業會在長時期內有穩定的收入和銷售渠道。
投資軍工回報穩定
依照新出台的規定,空間站、民用衛星等重大項目,都向民間資本開放,且不限制比例。但由於資本的逐利性,令外界擔心這些尖端項目是否引發資本的關注。宋曉軍表示,雖然一部分民間資本追逐短期牟利,但也有很多投資者更看重長期穩定的回報,「軍品就是最穩定的」。近年來中國軍費都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此外武器裝備水平亦在不斷提高,很多資本願意投資軍工,是看到這種預期。
亦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目前軍工行業在技術和產品處於幾乎絕對壟斷的情況下,部分有危機感的國有企業希望引進一些民企。相信這種引入行為,能激發大型國企的活力和競爭力,提高效率和水平,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