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火
退思園有三絕,一絕是菰雨生涼軒;二絕是天橋;三絕是攬勝閣。
菰雨生涼軒,取意於彭玉麟題西湖三潭印月聯句:「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既有景致,也有情韻。
置身其中,一位現代文人道出箇中恬雅的境界:「意境層層疊疊著,想像慢慢展開去:之一,軒之內景,一面超然大鏡佔去了半面牆壁,此大鏡子是德國造,歷經風雨一百多年,依然能照出草之青綠水之嫵媚;之二,燠熱難當的夏天裡,慵懶地躺在湘妃榻上,或剖瓜或啖果或賞荷或看風,都是一種清涼的享受;之三,無論甚麼季節裡,對鏡觀景,鏡子裡一個影像,鏡子外又是一個影像,景色堆砌著景色,影像堆掇著影像,忽然又生另一個景色另一個影像,高深莫測的顏色讓人欲罷不能,欲說還休;之四,人在軒中,或坐或臥,心思恬然,這會兒,陣雨突至,雨打芭蕉,各種聲響一起匯合,熱鬧得像是一個廟會突然從天而降。」
天橋古時又稱「復道」或「閣道」。杜牧有詩云:「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屹立天橋,居高臨下,享受清風明月,憑欄環顧,青山綠水直奔眼底,別饒興味!
攬勝閣是一座不規則五角形樓閣,與坐春望月樓相通。此樓設計因地制宜,居高臨下,可一攬東園佳境,這在江南宅第園林中獨樹一幟。攬勝閣使主人的女眷,足不出戶,就可飽覽園中景色。
天橋下另設辛台。好一個辛台!道盡讀書人在熒熒青燈下苦讀求問之境況。
除了「三絕」,退思園還有「三珍」。其一是,退思草堂裡的《歸去來辭》碑拓,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的筆跡,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詩情:「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其情狀,與主人的「退思」不謀而合;其二是,迴廊壁之大篆:「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用的是籀文,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前的文字,配的是李白的詩文:「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堆。」籀文與李白與退思園,骨子裡也是相通的;其三是,老人峰頂端的靈壁石,玲瓏剔透,靈氣盎然。
古人為官,腹中大半裝了墨水,單是一個「退思草堂」,佈綴其中的名人詩詞、書法、磚石雕刻、題詞、字畫,琳琅滿目。主人在此陶冶情操,思考國事,養精蓄銳,以便日後另闢蹊徑,重整旗鼓。
眼尖可以揪見三曲橋環繞的琴房,不難令人想到「少年擊劍更吹簫」,原句出自龔自珍辭官返鄉後寫的《己亥雜詩》,此處「擊劍」可解作是報效國家,閒來吹簫是怡情是養心。劍氣簫聲於古人來說,兩者兼之而不可或缺。主人雖年過中年,簫聲既起、劍意未減,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了。
任蘭生被貶回家鄉,大興土木,建成退思園,也有用心良苦的一著。在那個年代,就算被貶官員,不僅不能有任何怨言,就算心裡不忿,也不能有絲毫表露,還要裝得心悅誠服。
所以任蘭生的退思園及園內的退思草堂,都若乎「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含義。園名「退思」,隱喻「補過」的意思。其實深究一層,不過是「以進為退」,待靜思己過,以圖東山復起之心,昭然若揭。雲亭前的一幅以鵝卵石鑲嵌的「瓶生三戟」,暗喻「平升三級」,討的豈只是彩口而已?! (《同里的躑躅》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