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梁特首宣布計劃以「專款專項」形式,每年動用10億元,於全港行人通道及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h,進行230項興建升降機和斜道計劃,方便長者上落。這是政府首次以「專款專項」形式,去優化改善這些設施。雖然表面上長者是受惠一群,但看深一層,「無障礙通道設施」更是一項便民設施,受惠者還包括傷殘人士,甚至乎家庭主婦或其他人士,在回家途中,拿著大包小包負重物品,加建升降機和斜道設施,令他們出入較方便及安全。
有必要及早應付人口老化
本港人口老化,統計處預期至2041年,65歲以上長者會佔人口中三成,男女平均壽命分別增至84.4歲及90.8歲,以全港人口平均年齡計算,現時41.7歲,30年後預計升至49.9歲。社會需要及早有計劃應付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問題,相信新一屆特區政府,是針對基層長者訴求,先行推出一些較容易推行的措施,早前的長者2元乘巴士優惠及今次加建升降機和斜道設施,都是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的德政。
今次以「專款專項」方式,在全港不同行人天橋、高架行人路及隧道加裝升降機,首年先撥1億元勘察和設計,隨後每年涉及10億元工程費。這是首次有同類性質的常規性工程計劃,有別於以往視乎每次獲批款多寡而分期進行工程。
加裝升降機及斜道等設施,並不局限只讓長者使用,其他使用者,包括殘疾人士、輪椅使用者、使用嬰兒車人士,甚至購物負重回家人士亦可使用,這是提升香港的無障礙環境。計劃亦在公屋屋苑實施,也歡迎市民就私人物業或港鐵物業等,提出加裝設施建議。其實通道設施的優化改善,除了讓居民出入較便利之外,有時亦會令物業價值有所提升。
舉一些例子,港島的舊市區發展,中區及西環區均是依山而建,有了行人電動樓梯的建立,令出入半山區更方便,從而惠及樓價及租金。當中很好的例子是中環的行人系統連通了海傍的國金中心,穿過琤芼行總行及中環街市而透過閣麟街的自動高架行人系統,跨過荷李活道及堅道,延至羅便臣道等地域。為每天上下班人士提供方便,亦紓緩了上述街道繁忙時段的交通流量。
筆者建議港府在推行上述措施的同時,亦加快在各區推行上述行人電動樓梯系統,比如在西環正街、山道、山市街等,最好能夠接駁到未來港鐵站入口附近,這些都是既便民又環保的工程,應該受到廣大市民歡迎。另外,新界區很多高速公路,亦應之檢討高架橋的過路橋與橋之間是否相隔太遠,或需考慮加建高架橋的過路橋,才配合加建升降機和斜道,避免行人因不想繞遠路而冒險橫越高速公路。
筆者呼籲市民如在出入居所,發覺某些地點應該建上述設施,可藉今次機會向政府反映。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