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林昊輝博士
筆者於8月17日探討了彈性工時為企業帶來的好處,包括提升生產力、減省營運成本及減低員工流失率。今天筆者透過分享實施了彈性工時的國家作為例子,探討一下彈性工時對僱員帶來的好處。
實施彈性工時能令僱員變得健康。當僱員可以按照自己的作息需要安排工作時間,他們上、下班可以避免交通擁擠,免除了擔心遲到所造成的緊張感。此外,他們能較容易安排時間參與社交活動,亦便於安排家庭生活和休息。工作壓力減少了,同時有更多休息時間,不難理解僱員的健康狀況將會有所改善。在上述提及過的Regus的研究中,亦發現有60%受訪者表示彈性工作使其公司的僱員變得更加健康。
此外,彈性工時使僱員能從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滿足感。人在得到最基本需要的滿足後,會希望追求更高層次需要的滿足。彈性工時讓員工自行決定上、下班時間,不但能減低員工的心理壓力,令他們更有安全感;更能使他們感到得到重視及尊重,滿足了社交和尊重等高層次需要。故此,彈性工時能有效地提升僱員的滿足感和士氣。
「彈性」協助德國避過衰退衝擊
德國的經濟學家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彈性工作制。此舉本希望員工自行決定上、下班的時間,解決交通擠塞的問題。但在金融海嘯期間,這「彈性」協助德國避過嚴重衰退的衝擊。2009年,世界陷入金融海嘯危機,全球貿易量衰退12%。德國經濟主要依賴出口,受創甚深,令該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下跌了4.7%。當時,歐洲多數國家的失業率均到達雙位數字。但反觀德國的失業率卻只是微升0.19%,失業人口為7.85%。
那時候,德國政府推動多項「彈性工時」措施,效益最大的是「工時賬戶制」,勞資雙方按需要增減工時。勞方若超時工作,資方不必多付加班費;工時減少時,員工的薪金及福利不會減少,而欠公司的工時,待產能滿載時還給公司。因勞資雙方願意及能夠提供和協調這種彈性,使德國的失業問題減至最輕微。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亦有實行彈性工時。總統李明博於2010年的國家就業策略會議中發表「擴大彈性上班制度方案」,期望讓更多人更方便工作。韓國政府的具體實行方案為擴大彈性上班時間至僱員可以在家上班等方法,並制定彈性上班時間說明書供企業參閱。此外,韓國政府亦發掘彈性上班的運用事例,透過電視、網路等持續宣傳,吸納社會支持。
但實行彈性工時對企業及僱員有什麼實質影響,雖然現在仍未可下任何結論。但至少韓國的大型企業,例如三星,都正在試施行,可以相信效果不會太差。
彈性工時對香港政府而言其實並不是新方案。政府採用彈性工作時間已經超過20年。實施這些安排目的是要兼顧部門運作需要,同時顧及員工個人/家庭情況。具體安排是以「基本運作時間」為基礎(核心時間),所有當值人員都必須於這段時間在工作崗位當值。而這段核心時間以外,每個政策局及部門都會有著不同的彈性安排。有些讓員工自行選擇其上、下班時間;部分則實施「交錯工作時間」制度,即提供多個規定的上、下班時間,讓員工自行選擇。目前合共有65個政策局和部門,包括公務員事務局、衛生署等,採用一項或多項上述彈性安排,涉及的人員隸屬160多個職系(450多個職級)。
除了政府部門本身採用外,行政長官在2010年度的施政報告中亦表示政府將研究推廣彈性工作時間,讓僱員能平衡家庭與工作。可見彈性工時亦可以是香港社會的選擇。
從上述分析及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實行彈性工時對企業和僱員均能帶來好處。它既能滿足僱員的作息平衡的要求,同時亦能免卻企業的成本增加。總的來說,彈性工時是標準工時以外可作考慮的方案。 (二之二)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