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數碼遺產將是這個世代的人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中國人對立遺囑沒有很強的意識,對於死亡這個話題始終有所保留,時候未到,就不會主動去處理自己的身後事。但生死之事很難計算,突如其來的意外總會發生,因此西方政府鼓勵人們在生前為自己或親屬立定遺囑,對死負責任。西方有「遺產尋人館」,循線索為故人尋找繼承人,不論結果合理公平與否,至少為亡者一生畫上一個句號。
即便如此,立定遺囑本身便是一個很複雜的程序,很多人不知道當中的漏洞,一不小心反而為家屬招來麻煩。比如,有人為了省卻找律師立遺囑的麻煩,自己寫遺書,最後家屬可能付出巨額法律訴訟費去處理一份漏洞百出的文件;或家庭背景比較複雜的人,如被收養、有繼子、結婚離婚等,沒有及時更新遺囑,這些因環境改變的事情會讓遺囑失效;也有人在草擬遺囑的時候,寫錯繼承人的名字。英國律師會發言人也表示,很驚訝有許多人的遺囑內容有錯或含糊不清,尤其是自己草擬的遺囑。
除了實際、可見的遺產之外,現在還衍生了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如何處理虛擬世界的「遺產」?很多人對電子數據不以為意,可能覺得這種數據不存在任何價值,但帳號密碼、銀行帳單、Facebook微博帳號等,這些虛擬的東西會永遠留在網上,重點是:誰可以擁有這些訊息?
數據會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愈來愈多,難以細數的密碼、帳號,如果不好好處理的話,可能會被黑客或間諜程式竊取,後果難以想像。這個世代,人們的生活幾乎與網絡不可分割,這些財務、私人訊息,會為世界留下一筆可觀的數碼遺產,而如何處理這些遺產也成為一個問題。將一些不重要的照片或日記刪除?但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對於已故者的親人來說可能具有特殊的意義。有鑑於此,外國公司開始關注數碼遺產的保護狀況,也有公司展開新項目,幫助已故者家人或律師搜集亡者的數碼遺產。
他們接到委託後,先用故人生前的電郵地址在全球多個熱門網站平台收集相關資料,然後將搜索到的資料列成清單,作以下處理:轉移帳戶、凍結帳戶或刪除帳戶。這個項目主要針對社交網站,因為財務遺產可以透過法律程序處理,但網絡上的文章、照片大多不具有法律效力,卻可能涉及個人私隱,對已故者而言也有其價值。
當然,這個項目也有漏洞,公司的搜索程式只針對主流社交網站進行搜索,未納入搜索程式的網絡帳號便難以處理,可能永遠乏人問津,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我們永遠找不到答案。 ■文︰伍麗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