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國麟(左):公院護士長時間工作欠缺社交,易萌自殺念頭。郭兆東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在職專業人士欠缺社交支持,出現情緒病卻拒絕尋求協助,結果「能醫不自醫」反成自殺高危族。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表示,在職護士及警員在高壓環境工作,容易導致心理脆弱自尋短見,不少更選擇燒炭自殺,以每10萬人計算的自殺率分別高達9.46人及9.39人,較在職人士平均自殺率高逾20%。
較平均自殺率高20%
專業人士工作繁忙欠缺個人時間,一但情緒受困無從宣洩,容易抑鬱成病自尋短見。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表示,本港在2003年至2010年期間,共有2,015名20歲至59歲的在職人士自殺,平均自殺率為每10萬人便有7.83人自殺死亡;當中在職專業人士如護士及警員的自殺率明顯偏高,分別為每10萬人便有9.46人及9.39人自殺死亡,較平均自殺率高逾20%。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從觀察所得,護士往往因欠缺家庭支持而自殺,而警員則源於其債務問題。他稱,護士及警員同樣有機會承受欠債、婚姻問題及失業等的自殺風險因素,社會基於其助人的角色給予高度期望,令他們需長時間在高壓力的環境下工作;加上輪班制工作下難以有正常社交生活,遂逐漸扭曲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專業人士」身份束縛難求助
葉兆輝續稱,因護士及警員被「專業人士」的身份束縛,最終在出現情緒問題時怯於尋求協助,建議僱主應以「同理心」了解員工面對的困難,並提供多方面的溝通渠道,給予員工適當的私人空間作紓緩壓力之用;在員工出現情緒問題時,僱主為員工的病情保密以給予安全感;並鼓勵員工與其他朋友交流,以增強社區聯繫。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表示,多年來輪班制工作的護士在休假時,身邊朋友和家人往往正在工作中;到朋友放假時,護士卻在工作,令不少護士如「斷六親」。他稱,公營醫院的護士人手短缺多年,每名護士平均需同時照顧6名病人,在長時間工作下難免身心疲累,同時又因欠缺正常社交令人際網絡萎縮,最終只會累積負面情緒,容易萌生自殺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