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滅貧任重 中國科學院最近公布的《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按照2011年提高後的貧困標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中國還有1.28億貧困人口。截至2010年尾,中國人口總數為13.41億(未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即全國約有9.5%人口處於貧困狀態。近年,人口老化、農村轉移就業等問題也令中國貧困問題更突顯,如何開展扶貧工作已成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一個重點。 ■嘉賓作者:岳經綸
作者簡介
岳經綸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公共政策評論》主編及《公共行政評論》編委。
概念鏈接:何謂絕對貧窮?
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意指低於當地居民必須的最低標準的生活狀態,即吃飯、穿衣等基本生存問題仍未解決。
何謂相對貧窮?
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意指相對於社會平均生活水準而言存在較大差距的貧困,即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教育、文化、醫療等涉及進一步發展的權利無法得到滿足。
何謂國際貧窮標準?
國際貧窮標準(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Standard)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位數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困線。世界銀行有2條貧困線:1.日收入2美元是貧困線,用於小康社會;2.日收入1.25美元,稱為絕對貧困線或極端貧困線,用於全球20多個全球最貧窮的國家。
1986年,中國制訂206元人民幣的絕對貧困標準,其後多次提高,直到2011年調整為2,300元人民幣。
內困外擾 貧復貧
按照新的扶貧標準,全國約有1.28億貧困人口,佔全國人口的9.5%。2008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勞動力市場和內地經濟也受到影響,已脫貧的人口面臨更大的返貧*壓力,更突顯貧困人口在市場波動面前的脆弱性。
西部佔多數 民族最受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貧困監測資料分析,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65.9%分布在西部地區,中部所佔比例為29.2%,東部僅有4.8%。西部地區(雲南、貴州、陝西、甘肅、青海等)的貧困問題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其中雲南、貴州、甘肅3省的貧困人口比例佔全國的41%;而中部地區(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等)的貧困問題主要集中在老區和山區;東部地區的內部發展差距較大,貧困主要集中在少量偏僻區域(河北、海南等)。
天災頻發 威脅農牧
貧困地區大多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據統計,貧困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機率是其他地區的5倍。氣候環境變化對地處生態脆弱區的貧困地區影響更明顯。貧困地區的防災、抗災能力明顯不足,許多生態環境脆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滯後,農牧業生產受災害威脅十分嚴重,儘管採取搬遷扶貧等一系列措施,部分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
■參考資料:《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2012年3月。
*注:「返貧」意指某些地區或某些階層的貧困人口在脫貧後又重新陷入貧困的現象。
扶貧工作歷五大階段
中國的扶貧開發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初推展以來,在隨後的近30年中不斷發展變化。
1978年─1985年
農村家庭聯產 收入迅速提高
從1978年底開始,中國農村開展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的體制改革,同時較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價格,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產量大幅增加,農民收入迅速提高,大幅緩解農村貧困問題。在這個階段中,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半至1.25億人,平均每年減少1,78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0.7%急降到14.8%。
1986年─1993年
國務院領導 設專項基金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在全國範圍內有計劃且大規模地開展扶貧開發工作。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成立,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及制定專門的優惠政策。到1993年底,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1.25億人減少到8,000萬人,並且逐年減少64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4.8%下降到8.7%。
1994年—2000年
投放倍增 千禧達標
1994年3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公布並明確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用約7年時間來基本解決8,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為實現2000年基本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目標,扶貧開發工作發生變化:三大扶貧項目(扶貧貼息貸款、以工代賑和發展資金)投放的扶貧資金從1995年至1999年增加1.63倍。到1999年底,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已降至3,400萬人,貧困發生率也由8.7%下降到3.7%。2000年,《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確定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
2001年—2010年
調整對象 開發貧村
2001年,中國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年—2010年)》。雖然還叫「扶貧開發」,但扶貧工作重點與對象已作出重大調整。扶貧工作重點縣放到西部地區;貧困村成為基本對象,扶貧資金覆蓋到非重點縣的貧困村;同時,注重發展貧困地區的科學技術、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以村為單位進行綜合開發和整村推進;承認城鄉間人口流動是扶貧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1年─2020年
提高標準 力攻特困戰場
2011年,國家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年—2020年)》。這是今後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檔,對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投入力度,把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
■參考資料:《中國扶貧開發的偉大歷史進程》
小知識:贈午餐 送書本 民間自發助貧童
「免費午餐」:由500多名記者和內地數十家媒體聯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的公益專案。該專案倡議每天捐贈3元人民幣為貧困地區學童提供免費午餐。它致力於幫助因家庭貧困而無錢享受營養午餐的學生,同時呼籲更多愛心企業和人士加入,通過社會捐助的力量,改善一些貧困山區學校簡陋的廚房。
「多背一公斤」:宣導旅遊者在出行前準備少量書籍和文具,帶給沿途的貧困學校和孩子,並強調通過旅遊者與孩子的面對面交流,傳播知識和能力,擴闊孩子的視野,激發他們的信心。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舉例描述中國的貧窮狀況。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解釋題1所述狀況的成因。
3.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分析中國扶貧策略的利弊。
4. 你在何等程度上認同「中國的貧困問題仍然嚴重」這個說法?解釋你的觀點。
5. 民間組織在何等程度上幫助紓緩中國的貧困情況?解釋你的觀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貧富定義》,樂施會
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articles.php?id=22
2. 帥傳敏:《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模式與效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201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資料速遞站
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