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娘惹菜。 作者提供圖片
陶 然
或是路過,或是專程,檳城好像是老相識,時在夢中邂逅,在哪裡,在哪裡見過妳,你的笑容這樣熟悉……咦,這不是鄧麗君的《甜蜜蜜》麼?月上中天,我們正在唱卡拉OK,面前一堆果盤,幾杯冷飲,大家唱得顛三倒四,今夜不回家?呵呵!酒店還是要回的,熱帶水果還是要吃的。朦朧中C說,D唱得來勁呢!但D說,我還是頭一回唱K哩!不論如何,嗓音是上天注定,而唱K似乎是另一種唱功,有人正正經經,拿腔捉調;有人鬼哭狼嚎,只唱給自己聽。就像我樓下那家,冷不防就五音不全東歪西倒地吼,管你愛不愛聽!既然身在卡拉OK,自然好壞不論,只須歡樂今宵,今夜盡興,不醉無歸就好。
但最令我無法忘懷的是,小溝邊的攤檔「多春茶室」,那裡的炭烤麵包和純咖啡,再加兩個半生熟雞蛋,噢,整個早上唇頰留香。別看它環境不佳,客人竟絡繹不絕,看來口碑比甚麼廣告效力都還要強!此次重回,因為懷舊,便對主人說,去街邊攤檔吧!不料F大力反對,身為檳城的堅定分子,她說,不要給人以檳城沒有好的食肆的錯覺!
既然夢中的路太過遙遠,那就隨眾吧。要不要喝珍多冰?啊呀!那是印尼的冷飲,我自小就愛喝,香港的印尼餐廳也有,不料今天在這裡遭遇,這街邊檔據說好多人喜歡,S就曾站在那裡,一面喝一面說,好喝!但我實在不覺得有甚麼特別。或許我的印象還是留在年少的青春回憶中,不肯退潮?
冷飲,我寧願喝芒果汁,雖然在香港餐廳也到處可見,並不稀罕。那天走過皇后街(Lebuh Queen)的「馬哈馬里安曼廟」,這建於1833年印度廟,是「小印度」的中心點。我們脫鞋進廟參觀,雖然對印度文化不熟悉,但卻可以深深感受到印度獨有的宗教色彩和豐富的文化建築內涵。走出來,由吉寧仔街(Chulia Street Ghaut)的一段路伸展,是一條短街,卻由早到晚熱鬧喧嘩,人潮洶湧,高音喇叭播出迷幻意味的印度音樂,影音店的海報在當眼處掛著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的海報。少時在萬隆很多印度電影公映,印象中以歌舞片居多,到香港後就少見了,那回偶然去看,雖還有少數歌舞,但以劇情取勝,印象甚佳。這環境的暗合,令我們更加「印度化」,購物街一間緊挨一間的店舖裡,擺滿了香料、甜品、糕點、服裝、珠寶、傳統工藝品、茶葉、鮮花,還有各式各樣精巧的紀念品。短短一條街,應有盡有。瀟灑走一回,就好像完成了一趟快速的印度之旅。
走了半天,在印度香料氣味包圍中,當然要找東西吃了。還記得那年到「小印度」,一頭扎進一家印度餐館,吃印度煎餅,喝拉茶,印度餐給人以油膩、充滿油煙味的印象,其實並不盡然。這裡的路邊攤檔、素食餐館和甜品店,到處都是用手抓飯吃的人,想來必是遊客無疑。印度食物的特色,似與宗教分不開;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素食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印度煎餅放在我們面前,配上印度豆子和蔬菜,既乾淨,又美味。如果喜歡吃辣,進入小印度更有如踏進美食天堂,印度民族眾多,別說這裡包含了來自全印度四面八方的美食,連咖哩就有數十種煮法,更不用說近百種的甜品、糕點和零食,任你慢慢挑選了!那天乍到檳城,晚上便到酒店附近的印度攤檔消夜,燈光下只見C和L吃得津津有味,D和F慫恿著說,再來一塊?那大煎餅撕也撕不完似的,吃起來卻又輕若無物,只有用冰凍芭樂汁喝下,才漸漸覺得飽肚。
來到檳城,我們當然不能不吃大名鼎鼎的「娘惹菜系」。它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併而成的南洋菜系,其實是加入馬來元素的中國菜,它應用了不少當地特產配料入饌,例如菠蘿、香茅、南薑、黃薑、亞蔘、椰糖、椰漿等,而材料方面一般有雞、鴨、牛、羊、海鮮、蔬菜等。而檸檬草、香蘭葉等佐料,已是娘惹菜裡少不得的調料。娘惹菜結合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一般較為多汁,口味濃重,是南洋最特別、最精緻的菜餚之一。峇峇娘惹是十五世紀初定居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印尼)和室利佛逝國(新加坡)一帶明朝的後裔,是中國人和當地土著結婚所生的後代,男的稱為baba,女的稱為nyonya,音譯為「峇峇」和「娘惹」,是土生華人之意,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都比較多。其中叻沙(Laksa)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種。不管是初嘗還是曾經數度,我們全吃得津津有味。吃得開心,起身前往後院的洗手間,回來赫然發現入口幾間大門都相似,找不到路,正好D經過,也同樣迷路。只好用笨方法,先找個出口到大街上,再從大街找正門進來,才找回自己的餐桌。
飲食文化,是認識檳城的最佳方式。椰漿飯、娘惹糕、蝦麵等檳城小吃,融合中國、馬來、印度、泰國、娘惹及其他民族特色的菜式,令人流連忘返。這些東西在在五星級酒店未必吃得到,當然那裡環境很好,那天早上,我們坐在海畔的椅子上,一面觀海景,一面吃自助餐;朝陽下,輕風徐來,海潮嘩嘩嘩地低吼,旁邊有一群蒙著面紗的中東女性在忙著說話,她們只露出雙眼。我們納悶,吃飯總要除下吧?但直到我們吃完,也見不到她們的廬山真面目。
離開檳城前,跑到附近的餐廳早餐,平常的餐點,在依依的心情中消化;但我依然感覺到餘溫猶在,汩汩顫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