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黃之鋒假道歉 游清源真冷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04]     我要評論

卓偉

 學民思潮召集人、基督徒黃之鋒在南丫島海難慘劇後發表的冷血言論,受到社會各界狠批,在他的facebook上,大批網民留言譴責,憤慨者有之、痛心者有之、失望者有之,反映社情民意對於黃之鋒言論的反感。面對群情激憤,黃之鋒急急刪去留言,及後更發表了一個道歉聲明解釋。然而,通篇聲明不但毫無誠意,而且暴露其謊話處處,所謂道歉言不由衷,足顯他並無悔意,道德理智已為政治所蒙蔽。而游清源在慘劇發生後發表的連串泯滅人性言論,已經逾越了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更是令人髮指。

 黃之鋒的道歉聲明其實反證了他之前一直在說謊。因為在冷血言論出街後,他曾表示有關帳戶並非他本人,及後又說帳戶是其他人操作,與他無關。但他的聲明已承認這段冷血言論是出於他的手,而他確實是打算去海怡向梁振英示威,這樣還如何抵賴?他說因為不知道海難導致這麼多人死亡,「在會議當中,未有時間上網詳細了解沉船發生經過」,所以才會如此云云。

黃之鋒冷血言論無從抵賴

 這種說法極其荒謬,即是說按黃之鋒的邏輯,如果海難傷亡人數不多,就算去示威阻礙救援也是沒有問題,就可以心安理得?正如城市大學專上學院語文學部講師陳翠珊在facebook指,看到黃之鋒的留言感到震怒和憤慨,批評黃之鋒「你還有沒有人性?究竟人的生命重要,還是那一個已經變得可有可無的國民教育科重要?我看到的只是你說出冷血的說話,要求特首梁振英不理死者家人親屬要處理身後事,也要去理會那國民教育科。」

 生命是無價,一條生命也是生命,在災難時,救傷扶危是首要工作,就算政見不合,示威抗議都應該先行放下,支持救援工作。黃之鋒既然對「有關傷亡人數和現場情況並不清楚」,就不應亂作評論,更遑論在十萬火急關頭還要向梁振英示威,這樣的行為試問他怎可自圓其說?後來,他表示「心知形勢不妙情況危急」立即刪去有關言論,更加是作賊心虛。但抹不去的是良心的責難,他應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向受難者家屬致歉,不要學一些政棍般以為出一個聲明,耍兩下嘴皮就可以推卸得一乾二淨。當然前提是他還有良心的話。

游清源言論泯滅人性

 如果說黃之鋒是假道歉,另一位反對派打手游清源就是真冷血。他在慘劇發生後發表的連串泯滅人性言論,已經逾越了人類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令人髮指。他在社會對死難者同聲一哭之時,竟還在嘻皮笑臉指一名港燈董事的名字可唸成「輓水屍」。對梁振英在事後第一時間督導救援工作,四方奔走探望傷者百般嘲笑。這些反對派打手就是對他看不順眼,也不必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惡言相向。但他竟指梁振英是在「發死人財」,「玩水屍」。甚至上綱上線指慘劇是因為政府在早上趕走幾名學民思潮成員而導致的,更預言香港將來會「屍歪遍野」。

 一個有基本人性的人怎可能說得出這些說話?怎可能在死者屍骨未寒之時在家屬傷口灑鹽,為的就是攻擊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有必要如此嗎?黃之鋒、游清源之流在慘劇表露出來的冷血及政治掛帥,令人不寒而慄,也令人在這個慘痛的日子更感悲涼。

相關新聞
中央關心血濃於水 豈能被反中政客妖魔化 (2012-10-04) (圖)
來論:支援救災竟指「干預」《蘋果日報》反中走火入魔 (2012-10-04)
黃之鋒假道歉 游清源真冷血 (2012-10-04)
放下成見齊心救人支持家屬 (2012-10-04)
香港確實存在一股「港獨」勢力 (2012-10-04)
野田改組無助擺脫困境 (2012-10-04)
反對派策動「去中國化」 千里來龍結穴「港獨」 (2012-10-03) (圖)
為台灣保釣鼓掌 為兩岸聯手加油 (2012-10-03)
黃碧雲接班看漲 民主黨如何改革 (2012-10-03)
黃之鋒「慘劇政治化」走火入魔 (2012-10-03)
打中「黑手」痛處 《蘋果》轉移視線 (2012-10-03)
積極應對新形勢 粵港合作互利共贏 (2012-10-03)
保釣凸顯反國教之不義 (2012-10-02)
明刀明槍:「香港紅衛兵」到處衝擊批鬥逆我者亡 (2012-10-02)
政經多面體:反對派反東北發展禍港 (2012-10-02)
日本企業界對野田政府極為不滿 (2012-10-02)
中國航母象徵的和平意涵 (2012-10-02)
促進溝通 化解矛盾 (2012-10-01)
陳劍青實為公民黨政治「樁腳」 (2012-10-01)
雪泥鴻爪:大學畢業生 投資須審慎 (2012-10-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