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歷史性交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0]     我要評論

彥 火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活動,由第一場到第四場是連貫性的活動,都在不同的地點舉行。像這樣中外注目的重大歷史性的活動,在每一場交接時間、場地的安排,如非十分嚴密周致是不可的。第一是保安,是晚因為有世界多國元首參加;第二是安排嘉賓「走場」,在人生路不熟(會展新翼是首次開放的)情況下,很易產生混亂。最難得的是,這兩大注意事項,都安排得有條不紊,令人對主辦者的辦事能力,深感欣佩。

 首先是主辦機構事前做足了功課,各位與會嘉賓要繳交近照,並於會前預先領取一個嘉賓牌。每個嘉賓牌都印上參加者的近照,並附有密碼磁帶和標誌參加場次的條狀顏色。換言之,參加全六場活動的,嘉賓牌便有六個不同條狀顏色。依次類推,參加一場活動便有一個條狀,至於大型活動如晚宴,則註明區域和席次;在交接儀式上,則註有所在區域的英文字編號。

 每個嘉賓入場前,都要通過二道檢查:第一道把嘉賓牌磁碟放進電腦檢驗器;第二道檢查是查驗嘉賓身上攜帶物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這兩道檢查後,便有工作人員持著區域號的大水牌,引領嘉賓進入指定區域。帶位員人手充足而訓練有素。

 當時置身其中,驀然想起蘇軾的那一句話:「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國固如此,地方亦應如是觀,治理者氣魄要大,膽識要高,自然能把局勢控制自如,不慌不忙。

 由於親歷了交接儀式,所以對編輯這部大型畫冊,更加了然於懷。

 畫冊的第一部分是《歷史一刻》,包括三章。其一是「歷史性的交接儀式」,共分二小節:英方添馬艦告別儀式、中英交接儀式;其二是「斯人獨憔悴」,共分二小節:彭定康告別港督府、「不列顛尼亞號」離開本港;其三是「體現主權」,共分三小節:解放軍進駐、時代交替、迎接與交往。第二部分是《歷史的留痕》,共有五節:歡騰的焰火、另類慶祝、不同的聲音、街角一瞥、七月一日中外主要報章摘要。第三部分為「歷史大事記」。第四部分是重要文獻。

 「歷史的留痕」主要反映在交接四十八小時期間,香港街頭呈現各種景象,很大程度反映香港各個階層對回歸的慶祝活動和不同階層的表達意見和各種表達方式,基本採取有聞必錄。

 這本畫冊共收四百二十一幀圖片,時事圖片加上歷史圖片,可稱琳琅滿目。

 我還邀請香港各界代表作為畫冊的顧問。顧問主任是董建華先生,各界代表包括物理學家楊振寧,學術泰斗饒宗頤,資深傳媒人、作家金庸。專業界人士梁振英……等等。

 我還請了金庸為這本畫冊寫序。金庸對這一歷史的時刻,也有精闢的演繹:

 歷史的沙漏不斷滴動,沙子一粒一粒地下墜,永無止息,正如孔子在川上歎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川中之水滾滾東流,歷史一刻又一刻的發展,每一刻都在運動,每一刻都在變動不居,此所謂無常。

 歷史的一刻只是一刻,然而這一刻,是累積不少歷史事件而造成的。這不是平平凡凡的一刻,而是由許多不平凡的歷史推動到這高潮頂點的。這只是一刻,然而是歷史的一刻。(《歷史一刻》之二)

相關新聞
百家廊:五十年前的那堂哄笑 (2012-10-10)
琴台客聚:歷史性交接 (2012-10-10)
翠袖乾坤:英國王室裸照風波 (2012-10-10)
天言知玄:算命還是自由戀愛 (2012-10-10)
杜亦有道:中女當道 (2012-10-10)
隨想國:聲 音 (2012-10-10)
路地觀察:拉麵與「輕羹」 (2012-10-10)
百家廊:人生回頭路(下) (2012-10-09) (圖)
琴台客聚:「吻屍」的震撼 (2012-10-09) (圖)
翠袖乾坤:過江龍 (2012-10-09)
海闊天空:神社、結緣、健行 (2012-10-09) (圖)
生活語絲:三進西寧 (2012-10-09)
思旋天地:緣分 (2012-10-09)
淑梅足跡:助養行動 (2012-10-09)
百家廊:人生回頭路(上) (2012-10-08) (圖)
琴台客聚:廣府話保育協會 (2012-10-08)
翠袖乾坤:音樂治療 (2012-10-08)
跳出框框:飢 餓 (2012-10-08)
杜亦有道:形勢比人強 (2012-10-08)
思旋天地:隨方就圓 (2012-10-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