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年輕人似乎任何時候都愛戴著耳機在聽音樂,連溫習的時候沒有音樂他們說「過靜」,無法專注讀書。我們年少時也一樣地走過,其實不分年紀,音樂對人類的情感有著牽動的作用,所以音樂是最好的治療工具。
當胎兒在母體內,醫生會教未來媽媽多聽柔和的音樂,讓嬰兒感到安靜、舒暢,將來性格或會更溫馴。幼兒玩具不少都會播放音樂。兩、三歲的孩子,會聞歌起舞,踏腿搖身。長大一點的孩子,一下子便能熟記音樂旋律,琅琅上口。然後是在享受浴室高歌的暢快,直至成年。
我們快樂想唱歌,憂傷也哼歌。不同的樂曲,對人的感情起著不同的影響力,可令人情緒激昂、歡欣莫名;也會使人悲從中來、惹上千絲萬緒。西方宗教的崇拜會詠唱聖詩,讓教徒對神起著同一的詠嘆尊崇心;佛教也有唱經,讓信眾進入同一境界的清靜。沒有同一信仰的人,在搖滾樂演奏的露天地方,數以千計的人可以為樂曲而感動吶喊。一首好的樂章,可以打動幾代人的心。
婚禮上有《結婚進行曲》;生日宴唱《祝壽歌》;西方追思儀式有令人垂淚的《Amazing Grace》。
就是音樂對人的情緒起著如此神奇的效用,現代心理治療師都積極以音樂作為心理治療的媒介,以不同的樂曲去打開心靈受創者的心扉,讓他們釋放壓抑及畏縮的感情,從而改善心理問題。
香港也有心理治療師在協助患過度活躍症、自閉症或各類情緒問題的兒童時加入音樂元素,讓他們更容易放鬆自己,表達內心世界。
所以當你的孩子、親友情緒不安時,讓他們聽首輕音樂,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