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冷暖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0]     我要評論

丁 純

 冷暖之間,心情變化是微茫的,也是痛徹的,所謂「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詩人敵不過這殺傷力極大的冷暖之間吧,只能喟歎、感傷,甚至迷離。

 半醒半醉、半瘋半癡,到底不如半冷半暖讓人肝腸寸斷。太暖,太冷,都是極端,極端的東西無非是對人的體質的考驗,難抵達心底,這樣說吧,一個人,長期生活在熱帶或者寒帶,適應了氣候的變化,也會愛上美好的人間,但,若生活在溫帶,我想算是具備了成為文學家的初步條件了。

 簡單考證一下,方知:半冷半暖的地帶在大陸應該是成都、重慶、長安、洛陽、南京、揚州等等。或者說,這些地域很容易產生藝術家、產生偉大的文藝作品。我所鍾愛的唐詩、宋詞,我經常翻讀的明清小說,裡面的內容大多是這些地域所發生的事情。

 倘若「窗前明月光」發生在海南,就不會有「疑是地上霜」的句子了,海南根本無霜,何談地上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發生在嶺南更是無稽之談吧,茅草只生長北方,嶺南的建築不是騎樓就是圍樓。寫月光不加上霜,就等於花無蝶、水無紋,毫無情致吧。

 所以,那些讓人痛心疾首的句子,多半是作者冷暖交替時所做,什麼「十年生死兩茫茫」,什麼「明月夜短松岡」,這樣的超殺傷力的句子,不可能寫在夏天吧。

 也就是在前兩天,讀武漢李修文的散文《每次醒來,你都不在》,冷暖間的痛直入骨髓。且不提,在戈壁灘碎石壘起的「趙小麗,我愛你」,已經足以使人心醉;文中主人公老路的命運,也是在冷暖之間顛簸、飄零。一個人的命運似乎就是在冷暖之間輾轉完成,中年人尤如此,1960年生的老路,步入中年後,忙著結婚、生子、下崗、離婚……愛子也被前妻帶往成都的路上,車禍死亡。

 千帆過盡、冷暖自知,是人世的哀涼吧。

 有時,自己也去想,倘若不是生長在淮河以北,我能否真正理解李義山?能否真正懂得小杜?可能要大打折扣吧。環境、經歷與文學的不謀而合,才會產生新的感受吧。

 千帆過盡了,但,白蘋洲還在,即使到了天際,也只是孤帆遠影天際流,還是沒有跑多遠。這就是詩歌吧,也是心情吧。

 時尚一點,聽香港詞人林夕的作品,那種對都市當代人的冷暖狀態的表達,無有人出其右。能記得住的名字:劉以達、蘇永康……他們的感受,像大街上的行人,一種跌跌撞撞的冷暖之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范公苑情思 (2012-10-10) (圖)
古今講台:看到了一道陽光 (2012-10-10)
古典瞬間:對月亮陰影的想像 (2012-10-10) (圖)
來鴻:冷暖間 (2012-10-10)
豆棚閒話:猩猩美女 (2012-10-10)
畫中有話 (2012-10-10) (圖)
歷史與空間:高允勇擔道義 (2012-10-09) (圖)
詩情畫意:沙漠 (2012-10-09)
亦有可聞:麒麟與「三寶太監」 (2012-10-09) (圖)
豆棚閒話:投胎秘笈 (2012-10-09)
詞話詩說:時間囊 (2012-10-09)
歷史與空間:楊光先大戰湯若望 (2012-10-07) (圖)
豆棚閒話:讀書五失 (2012-10-07)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失蹤的星 (2012-10-07)
文藝天地•手寫板:南 瓜 (2012-10-07) (圖)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十八) (2012-10-07)
歷史與空間:幸好「沈崇」健在 (2012-10-03)
心靈驛站:星沉海底 (2012-10-03)
古今講台:碧海青天夜夜心 (2012-10-03)
亦有可聞:奇門術數 (2012-10-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