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讀書五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閱讀是心靈與書本的對話。 網上圖片

文:青 絲

 關於怎樣讀書,歷代不少名家都暢談過自己的觀點,其中有相近的見解,也有相悖的理論,一些讀者看了以後,不免就會心生疑惑,究竟誰的意見才是正確的呢?其實,誰的觀點對錯無關宏旨,不論哪一種讀書方式都只是一種參考,讀書之根本,在於啟發人的心智,以及掌握正確運用知識的能力。讀書的時候,只要融入自己的思考,盡量求得客觀的認識,做到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就是最善於讀書的人。

 清人阮葵生在《茶餘客話》中談及讀書,認為有「五失」,與現代倡導的讀書法也頗有相通處。其一失為「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意為涉獵群書,只是博覽而無精讀,表面上看懂得的東西似乎不少,實際上只是略通皮毛,是不可靠的。明代理學家蔡清說:「欲為一世經綸手,止熟數篇緊要書。」指出了精讀的重要性—要做一個經綸濟世的俊彥之士,就要熟讀幾本緊要的書籍。畢竟只是泛覽而不作精讀,沒有全面通徹的領悟,終究是用處不大的「萬金油」。

 二失為「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不敢望,其失儒而無立」。讀書盲目尊崇古人和經典,食古不化,固守舊有思想而不知變通,不敢發前人所未發,以致喪失創造性。明人湯賓尹說:「讀古人書,會古人意,並可不用古語也。」意為讀古人的書,只須領會其中的意旨,但不可盲目推崇,如此才能有所創新和超越。

 三失為「纂錄故實,一未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讀書時,編輯記錄資料不得法,缺乏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所作的都是無關緊要的文字,白費精力卻無效益。《讀書止觀錄》載:「蘇子容聞人說故事,必令檢出處。司馬君實聞人言新事,便抄錄,且必記所言之人。故當時謂:古事莫語子容,新事莫告君實。」北宋時,蘇頌聽人說到舊事,就必定要翻閱是出自哪一本書。司馬光聽人說起新鮮事,記錄下來後,還要記下是誰講的。正是這種嚴謹的學風,以及善於從資料中吸取營養的學習方式,兩人不僅先後入閣拜相,還成為了著名的天文學家和史學家。

 四失為「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後,其失欲速而好高」。聽說了別人的長處後,馬上踩著別人的腳印效仿,不知讀書須循序漸進,從根基做起,好高騖遠而不切實際。明人陳獻章說:「以我觀書,隨處得益,以書博我,則釋卷茫然。」認為讀書應以自我為中心,如此方能見益,若只是為了追隨別人,一無定見,放下書本後心裡往往還是空落落的。

 五失為「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讀完書,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材料作文,將閱讀得來的知識集中到一點,也就是沒有抓住書中最有啟發性的東西,由此產生新的思想。北宋呂誨說:「讀書不須多,讀得一字,行取一字。」認為讀書是基礎,寫作是實踐,把兩者緊密結合到一起,才算是找到了讀書的竅門,才能對自己的學識和修養有所提升。因為學以致用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

 每個人讀書的方法,因背景不同、目的各異而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不同的讀書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是可以交互為用的。雖然讀書不是人生的唯一樂趣,但如果沒有閱讀這種人之心靈與書本的對話,人生也會變得單調許多。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楊光先大戰湯若望 (2012-10-07) (圖)
豆棚閒話:讀書五失 (2012-10-07)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失蹤的星 (2012-10-07)
文藝天地•手寫板:南 瓜 (2012-10-07) (圖)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十八) (2012-10-07)
歷史與空間:幸好「沈崇」健在 (2012-10-03)
心靈驛站:星沉海底 (2012-10-03)
古今講台:碧海青天夜夜心 (2012-10-03)
亦有可聞:奇門術數 (2012-10-03)
豆棚閑話:老外喝茶那點事 (2012-10-03) (圖)
畫中有話 (2012-10-03) (圖)
歷史與空間:漢靈帝賣官亂政 (2012-10-02) (圖)
豆棚閒話:鏡 子 (2012-10-02)
古典瞬間:正名之妄 (2012-10-02)
詩情畫意:中秋吟 (2012-10-02)
心靈驛站:把時間掛在牆上 (2012-10-02) (圖)
歷史與空間: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2012-09-30) (圖)
古典瞬間:秋月寒江 (2012-09-30)
歷史與空間:「阿里山神」吳鳳 (2012-09-26)
亦有可聞:商鞅的尚奸愚民 (2012-09-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