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柏林牆前的徘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柏林牆遺址的塗鴉作品。網上圖片

施薔生

 7月下旬的一天,我從漢堡坐車進入柏林,眼前的馬路並不寬闊,但交通秩序井然。轎車、公交車,還有鋪設在地上有兩條鐵軌的電車線路,都在一條雙向四車道的馬路上。車窗外的住宅樓,斑駁的牆面背後有訴不完的故事。我們是從原來的東柏林進入的。

 中午在賓館稍微假寐一會後,便由當地的上海留學生陪同,來到著名的勃蘭登堡門前參觀。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遊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

 聽留學生介紹,在德國歷史上,勃蘭登堡門象徵著普魯士王國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國的第一次統一和興盛。1788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統一了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這時,相隔定都柏林第一次建城門已有35年。

 到了20世紀,相隔200年,1990年的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德國又重新獲得了統一。當時離柏林牆拆除1年不到。1961年8月13日,東德政府在東、西柏林分界處建起長達近170公里的「柏林牆」。勃蘭登堡門處在兩德的交界點上,成了柏林牆的一部分,被東德控制並封鎖。柏林牆在勃蘭登堡門後劃了一道弧形,並向左右兩邊延伸將整個柏林隔成兩半。作為德意志統一象徵的勃蘭登堡門此時成了軍事禁區,也成了德國分裂的標誌。

 具有戲劇性意義的是,1987年6月12日,第40任美國總統里根在勃蘭登堡門前發表著名演說:「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如果你要尋求和平,如果你要為蘇聯和東歐尋求繁榮,如果你要尋求自由:就到這扇門來吧!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拆除這堵牆!」時隔2年多,1989年11月9日,一座橫亙在兩德人民之間、存在長達28年零3個月之久的柏林牆,終於在民眾的群情激憤中轟然倒塌。

 我眺望著勃蘭登堡門頂端勝利女神的青銅雕像,十分感嘆:人民的意願,猶如女神駕御著這四匹飛馳的駿馬戰車,不可阻擋。即使她在1806年被法國掠奪,但仍在1814年歸回柏林。

 彷彿心有靈犀。在柏林留學居住已有20年的友人,撥通了我的手機。他們問我下午想繼續參觀哪個景點。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柏林牆。

 我們來到最長的一段柏林牆遺址處行走。位於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是一望無際的塗鴉露天畫廊。一般遊客們總是先來到「柏林牆之吻」的畫前。巨大的畫幅中,兩大男人西裝革履正在親嘴熱吻。這是由俄羅斯藝術家弗魯貝爾創作於20年前的《兄弟之吻》,是1961年柏林牆建起後逐漸出現大量塗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友人說:自從1989年柏林牆被推倒之後,剩下的一部分牆變成一個藝術長廊。當時德國政府邀請了118個國際藝術家來裝飾剩下的這一段長達1.3公里的柏林牆,而參與的藝術家都把與柏林牆相關的歷史畫到了那面牆上。2009年,為紀念「柏林牆倒掉20周年」,德國希望恢復殘存柏林牆的藝術景觀,為此,他們聯絡到了當時參與創作的大多數藝術家,邀請他們回來修復自己的作品。

 這幅畫看來是後來再畫上去的。1979年6月22日,時任東德領導人昂納克和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熱吻在一起。望著這兩個當權男人在眾目睽睽下的親吻醜態,多數遊客在嘲笑聲中不會忘記發生在柏林牆上的悲慘歷史。據記載:從1961年到1989年,東德共有5043人穿越柏林牆逃入西德。其中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柏林市中心,至今留有那些死亡人的墓碑。

 在這藝術長廊上還有一幅畫,一對和平鴿各自嘴銜著紅絲線,共同串起勃蘭登堡門。這是反映了兩德人民希望和平和自由的共同心聲。上個世紀60年代,約翰·肯尼迪在《我是一個柏林人》的演講中曾說,「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來防止他們離開我們。」據說,柏林牆倒塌的一夜之間,東德就有10萬人湧向西德。

 還有一幅畫很有意思:窗簾打開,外面的景象是:黃色的長城在綠色的背景中蜿蜒起伏。上面標有China。窗內的窗沿下則是一隻黃色的懶貓,標有這樣的英語字母:We need democracy,not Great Wall。這幅畫的寓意所在,即使有些偏激,但可以這樣理解:要尊重各國人民的自由選擇。不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人民有權選擇他們生存的國家和社會體制。當然,柏林牆的倒掉,德國人內心強烈的民族認同感,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不可能被牆壁或海峽,或邊境永久隔開的。

 走完柏林牆藝術畫廊,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柏林牆不是僅有一道牆,在靠近河流的邊上還有一堵磚牆。可見,當時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翻越偷渡的艱難。我望見有一遊客拿著噴漆筒,在第一面牆的後面創作他新的塗鴉。河邊的休閒平台上,遊客在輕鬆地喝咖啡。

 著名的柏林塔橋就在前面。這是一座雙層橋樑,橫跨施普雷河,赭紅色的雙塔具有北德哥特建築風貌,為柏林市的地標之一。它連接過去被柏林牆分割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羅伊茨貝格兩區,已經成為柏林統一的重要標誌。人們不惜犧牲翻越擋在他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是為了和他們心靈的另一半進行交流和溝通。

 柏林牆的遺址除了這裡有形的塗鴉牆,在市內還可見到在地上標有東西兩德的分界線。一些遊客雙腳踏在分界線兩旁拍照留念。人們留存柏林牆的遺跡,是為了「忘卻的紀念」。交流達到相融,希望寧靜、快樂、美好的生活永久存在。

相關新聞
百家廊:柏林牆前的徘徊 (2012-10-15) (圖)
琴台客聚:為娟姐策劃專輯 (2012-10-15)
翠袖乾坤:盲人領跑員 (2012-10-15)
跳出框框:波蘭水餃 (2012-10-15)
生活語絲:遊青海湖 (2012-10-15)
思旋天地:資產審核 (2012-10-15)
網人網事:添 堵 (2012-10-15) (圖)
百家廊:古城.山寺.鐘聲 (2012-10-12) (圖)
琴台客聚:浮苔:南方的憂鬱 (2012-10-12)
翠袖乾坤:利物浦故園 (2012-10-12)
古今談:黃金產量升 儲備實力增 (2012-10-12)
杜亦有道:客家口味 (2012-10-12)
演藝蝶影:夢劇院 (2012-10-12)
記憶後書:梵志登的貝七 (2012-10-12)
百家廊:拔牙掛號記 (2012-10-11)
琴台客聚:PA的境況 (2012-10-11)
翠袖乾坤:適時閃亮的人性 (2012-10-11)
海闊天空:庭園就是一幅畫 (2012-10-11)
生活語絲:唐國強與馬加 (2012-10-11)
隨想國:朝代 (2012-10-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