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62歲的黃婆婆(左)和72歲的何伯都認為長者生活津貼須提高資產上限。香港文匯報記者王維寶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維寶)港府提出的長者生活津貼計劃,設有入息及資產申報制度,有調查發現70.6%受訪市民同意須設申報制度,合資格方可領取津貼,因計劃是扶貧措施,當局亦應妥善分配公共資源。負責調查的機構表示,港府應先推行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其後再因應通脹和長者人口等情況,再調整津貼金額和資產上限。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本月訪問1,210位市民,調查市民對長者生活津貼政策的意見,有70.6%受訪者同意長者需要經過申報,合資格方可領取津貼。在支持設有申報制度的受訪者中,有77.2%認為計劃是扶貧措施,是幫助有需要的長者,當局有必要設置資產上限;另有71.6%認為公共資源應該妥善分配,不設上限或影響其他有需要項目的撥款。
54.5%視為全民退保過渡安排
調查發現,有29.4%受訪市民反對設有申報制度,當中80.3%認為長者生活津貼是敬老措施,不應設有限制,所有65歲或以上的長者都可獲津貼;另亦有54.5%認為現時未有全民退休保障,認為當局應容許所有長者都可領取津貼,令長者生活津貼成為全民退休保障落實前的過渡政策,在制訂計劃時,不應設置資產限額。
團體倡先「上馬」再檢討調整
對於當局建議長者資產上限為18.6萬元,調查發現有46%受訪者認為限額合適,但有26%的受訪者認為限額太低,認為有必要上調限額。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總幹事曾永強表示,社會上對津貼金額和資產上限未有共識,建議津貼計劃應該先行「上馬」,日後每年或每兩年再進行檢討,屆時再因應通脹和長者人口等情況,再調整津貼金額和資產上限。
曾永強表示,若從不同年齡、不同收入、不同居住狀況的受訪組別中,都有約70%受訪者支持設置資產限額,認為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勢在必行。他續稱,支持和反對人士對計劃定位存在分歧,同意者認為政策重點在於扶貪,反對者則認為重點在敬老,反映市民對長者生活津貼計劃仍有不了解的地方,認為當局要多加宣傳,釐清計劃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