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共新津縣委書記巫敏(左二)、縣長王道明(右一)在基層考察。
說起成都新津,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水」: 自古以來,五津交匯的新津,一直是一個被水縈繞、被水滋潤的地方。
回望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在傳統農耕文明時代,充足的水源往往意味著土地的肥沃和糧食的豐收。城邦的依水而建、民間的定期拜水……「水」的重要性在中國古代種種文化習俗中得到了充分展現。而在如此「水文化」下,古時的中國似乎也存在這樣一種規律:但凡水資源比較充裕的地方,經濟都較為發達,人民都較為幸福:從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到水草豐茂的河套平原,從華夏先祖生活的黃河沿岸,再到一直作為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千百年來,「水」幾乎成為了幸福的代名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冬、唐鎏宇、李兵
根據這種規律,我們可以大膽作出如下推斷:在五津匯聚、河流如織的新津,古代百姓的生活很幸福。
當然,對於古代幸福的含義,我們也許可簡單理解為「豐衣足食」。然而,在追求低「恩格爾系數」的今天,我們拿古代幸福的標準來衡量當代的幸福,顯然不妥。那麼,自古以來就很幸福的新津百姓,今天「你幸福嗎」?
拋出這樣的提問,在新津,我們得到了諸如「我幸福,新津的黃辣丁好吃慘咯」、「那天和朋友在河邊的綠道騎車,感覺好幸福」這類的答案。也許,這類答案沒有央視採訪中「我姓曾」那麼搞笑,然而,它們卻有著和「我姓曾」般的真實感。也許,普通的新津百姓無法用準確的言語歸納出幸福的含義,然而,他們那些親身的感受,卻讓人實實在在感覺到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幸福氣息」。
其實,新津人的「幸福滋味」,是在不經意間流露於外的。
其實,新津人的「幸福滋味」,是需要我們去細細品讀的。
「產城融合」開啟幸福之門的一把鑰匙
對於很多普通百姓而言,「產業」一詞對他們既陌生,又遙遠。然而在新津,產業的發展卻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這是怎麼回事呢?
新津縣金華場鎮是一個因產業發展而自發興起的農村集鎮。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金華鎮由於偏離城區,場鎮配套基礎設施滯後,商業氛圍不濃,人氣不旺。然而,隨著成都市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的強勢推進,地處新材料產業功能區核心區域的金華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這樣的變化,金華鎮黨委書記岳光科直呼「很不習慣」:以前狹窄坑窪的鄉村公路,現在變成了園區雙向六車道的城市幹道;以前靠打水燒煤度日,現在水電氣光纖直通入戶。鎮上4000多人在園區打工,公交車從園區開到了家門口。岳光科說,現在的金華,文化廣場、大型超市、學校、醫院、餐館、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有現代化城鎮的感覺了」。
同樣面對這樣的發展變化,在金華開飯館的劉榮感覺則更加直接。「現在這麼多企業都聚在這裡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他們肯定是要吃飯的。只要我這個飯店把味道做好,份量添足,呵呵,他們肯定都要過來吃,我的生意肯定就越來越好做了」,劉榮說,和以往冷清的生意相比,如今一到飯點,他的店裡「吃飯都要排隊」。
園區建設推動城鎮建設,城鎮建設又反哺園區建設。「產城一體」規劃理念的落實,讓新津的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未來的新津,新城區與老縣城將隔河相對。新城區將主要聚集產業園區裡的企業辦公中心,融研發、商業、公共設施為一體。加上新城(生活配套區)集行政辦公、商業商務、文化旅遊、度假休閒、高品質居住等多種功能。一座創新之城由此將在天府新區「西翼」拔地而起。新津的百姓將有望通過「產城一體」發展理念,過上更加現代化的都市幸福生活。
通過對「產城一體」規劃理念的深入落實和生動實踐,新津找到了一把實現百姓幸福的「金鑰匙」。
產業發展 積攢新津的「幸福資本」
在新津,百姓「幸福」的很踏實,而踏實的「幸福感」,則來源於新津縣扎實的產業根基。
去年11月,四川省批准了天府新區總體規劃。新津76平方公里被納入規劃,作為天府新區「西翼」中心,涵蓋新材料產業功能區和國際鐵路樞紐及現代物流功能區兩個市級戰略功能區,成為整個天府新區產業構架中不可或缺的兩環。近年來,新津縣依托天府新區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引進了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截止目前,天府新區新津分區內已引進落戶項目65個,總投資464億元,其中引進中材西部新材料基地、美國JM西部基地、韓國SK鋰電池隔膜材料、日本東麗複合樹脂項目、奧地利老虎塗料等新材料項目39個,總投資341億元;引進匯津總部基地、新材料研究院等總部研發與市場項目8個,總投資68億元;引進新加坡普洛斯物流基地、澳大利亞嘉民物流基地、香港欣嘉現代物流等物流項目18個,總投資55億元。
圍繞成都市「產業倍增」戰略,新津縣正積極扶持壯大一批帶動性強、競爭優勢明顯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形成推動新津工業產業倍增發展的「6+1」產業集群,以新築路橋、騰中重工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高速列車、高速鐵路關鍵材料及製品,加快形成「一中心三區域」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力爭實現產值180億元以上,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以中藍晨光、昊華科技、中材集團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纖維增強材料、基體材料、複合材料及製品,力爭實現產值120億元以上,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高複纖維產業基地;以天威硅業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半導體微電子材料、磁性材料、綠色電池材料,力爭形成產值100億元以上的電子信息材料產業集群;以事豐醫療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生物醫用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其他新材料產業集群。
為優化投資環境、提升服務水平,新津在政府內部全面推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作、「一站式」服務,並聯推進項目落地各項服務工作,引入中介、法律諮詢、審計、會計事務所等服務機構,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質量。同時,制定扶持新材料產業、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意見,通過給予基礎設施項目補貼或貼息等獎勵,支持企業新增流動資金貸款、實施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多渠道融資及上市直接融資,為企業發展創造一流環境。
牢固的產業根基,使新津人有了雄厚的「幸福資本」。
民生建設 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看一次病花多少錢?1毛錢!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這是一張真實的處方單。然而經過查證,這的的確確又是一張由新津縣新平鎮衛生院開出的處方單。這是為什麼呢?
中共十八大代表,新津縣衛生局局長藍海鷹告訴記者,為了使患者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新津縣醫療系統建立了「縣域衛生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實時了解管轄範圍內任何一家衛生院的經營收入數據。「如果從網絡上看到價格高的處方,馬上就要追問是怎麼回事,監管的嚴格讓醫生必須從患者的實際病情出發,讓他們用最少的藥、價格最便宜的藥看好患者的病。」
除控制處方單費用外,從2008年開始,新津縣還投入1400餘萬元,建設了一個區域衛生信息系統網,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縣醫院閱片中心。該中心集中了全縣最優秀的專業閱片醫生,每天由專人負責閱看所有衛生院傳來的片子。新津百姓由此可以方便的在基層衛生院拍片檢查。
在醫療領域採取的種種便民措施,其實僅僅是新津縣近年來高度重視民生建設、大力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也許在傳統觀念中,「民生」即百姓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在新津當地政府的眼中,「民生」之事,只有「大事」,沒有「小事」。
一直以來,新津面臨著缺少游泳池的尷尬。由於缺乏泳池,很多當地人在夏季會到附近的河中游泳,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面對「游泳」這件小事,新津縣政府卻把其當成一件大事來抓,將修建縣游泳池列入「2012新津十大民生工程」,並於今年8月順利竣工。
小小的泳池,折射出的卻是新津縣委、縣政府不斷改善民生的堅強決心。而這種堅強決心,使得新津的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數也隨之攀升。
「民生之事無小事」。在新津,這句話得到了最生動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