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孝雍院長向學員傳授飛行動作要領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建設發展紀實
進入本世紀以來,作為新中國第一所正規民航高校,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以下簡稱「飛院」)以「創一流飛院,建特色大學」為載體,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走出了一條「內涵提高,特色強校」的科學發展道路,從根本上回答了辦什麼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樣的重大問題,各項事業和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如今,12年過去了,從軍營到現代化大學、從計劃經濟辦學到市場經濟辦學的兩個根本轉變和堅持準軍事化管理、保持黨的政治優勢兩個不變,折射著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堅守大學使命,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思路、開拓奮進的發展歷程。 ■香港文匯報通訊員 李忠糧、吳 丹
往昔歲月:滄桑舊貌,歷歷在目
「從天堂到地獄」,曾是一名上海新生來飛院報到時的感受。儘管這話聽起來有些讓人尷尬,但卻道出了飛院曾經的風雨滄桑和坎坷。
建於1956年的飛院,是我國唯一以培養民航飛行員為主的全日制高校。目前,中國民航95%以上的機長畢業於此。她承載著國人建設「民航強國」的厚望,是中國民航可持續發展的脊樑!這裡孕育、積澱了優秀的文化和光榮的傳統,備受中國民航認可的「九字經」——「幫思想,教技術,帶作風」,就形成於此,並在這裡傳承、發揚。
但是,到了2000年,這所肩負有如此重要使命的高等學府,除了東區和西區中為數不多的幾幢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後期落成的「現代化」建築外,其他全是1960年初,幹部職工和學生自己動手建成的磚木瓦房:簡易的圖書館和不足10萬冊的藏書,讓人品味不出大學的書香;雜草叢生的校園、用碳渣鋪墊的運動場,保留著「文革」前的舊貌;這裡沒有獨立的院系辦公場所,沒有像樣的會議室和會客室,而學生為了求知,甚至不得不早早地走進圖書館搶位佔座。
令人尷尬的除了陳舊的校園、寒磣的設施外,還有辦學單一、「船大難調頭」和人才隊伍薄弱之痛。記者在一份統計表上看到:2000年,擁有5個機場、103架教練機和3000多教職員工的飛院,僅開辦了飛行、空管等4個本專科專業,在校生總數不足1500人,學校每年完成的飛行訓練量不到7萬小時。
撫今追昔,歲月已然成為歷史,但我們卻能在回溯中通古今之變,進而更加懂得發展、珍惜發展和推動發展。
破題之作:以飛為主,綜合發展
2000年,當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來臨之際,飛院迎來了以朱勇為書記、鄭孝雍任校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他們通過在「三講」教育中的集思廣益,對發展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以飛為主,綜合發展」的戰略構想。
從開設空乘專業起步,學校開始向多學科發展,做大空管、機務維修專業,並在做好民航專業的同時,輔助開設計算機、英語等非民航專業。「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來看,沒有相應的學科支撐,是很難辦好飛行專業的。當然,雖然是綜合發展,但『以飛為主』一直沒有改變,飛院終究還是姓『飛』的。」鄭孝雍特別強調了學校的中心任務。
2003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社會對民用航空運輸的需求直線下滑,且當時的中國民航又正處於體制轉型期,政府放權,公司重組,國有大型航空公司縮減招飛數量,地方航空公司更是慎之又慎,甚至暫停招飛。這一年,飛院已近無米下鍋之窘境。
在這種情況下,飛院領導班子冷靜分析,最後大膽作出決定——自主招120名飛行學生。結果一年後,中國民航的整體形勢一片大好,飛行員供不應求,而自招的學生也就成了預先儲備的寶貴人力資源,被航空公司全部「搶」走。這一招既緩解了當時生源不足的壓力,也解決了民航發展之困,成為中國民航高等教育史上的經典之作。
如今12年過去了,「以飛為主,綜合發展」戰略的實施,給學校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經過大規模改造和整治,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經成為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生態園林式的現代化大學。截至2011年,學校在教職工總數與2000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年錄取新生近4000人,在校生數量也比12年前翻了10倍,達16700多人;開設的本專科專業達24個,並在8個方向開展研究生教育,教學覆蓋了民航運輸所有領域。飛院已經發展成為以民航專業為主,理、工、文、管、法並舉的多科型大學。
從辦學單一的行業院校,到多科型的現代化大學,飛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數字管窺:責任召喚,量質同步
2005年,飛院年招飛量突破1200人,2007年達到1600人,2012年招飛人數再創新高,達2000餘人。
隨著招飛人數的迅速增加,准入關口會不會「魚龍混雜」?培養質量會不會「濫竽充數」?數據或許是最好的佐證:2012年,飛院在全國初檢飛行技術專業考生40000餘人,合格12000餘人,最後錄取1600餘人(430多名大改駕學生除外)。從生源質量來看,2012年,除飛院外,國內還有清華、北航等9所高校開辦了飛行技術專業,在這10所院校中,飛院飛行技術專業高分錄取率和平均分居榜首。生源質量可謂一流,關口可謂嚴苛。
那麼,學校的教學、訓練和安全工作又如何呢?
飛行訓練小時數是飛行院校的GDP。2000年,學校年飛行量約6.5萬小時,2005年上升到12萬小時,2011年學校年訓練總量已超過33萬小時,居全球第一。同時,8年來,學校已安全飛行830餘萬起落架次,近260萬小時,安全水平世界領先。而這樣的安全業績是在學生單飛近10萬小時,單發飛機佔學校教練機總數83%以上的情況下實現的。
朱勇告訴記者:「學校訓練量的突破,一是創新訓練模式,提高飛機、機場的利用率,我們在飛行訓練組織上實行工作4天、休息2天的『4+2』模式,實現了人員休息、飛機不停的訓練格局;二是依靠科技創新,學校通過引進並開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管制設備ADS—B(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調整飛行間隔,提高了空域利用率。」
數量上去了,質量如何把握?飛院以「五嚴五堅持」為抓手,守護訓練質量關,即嚴格標準,堅持大綱不走樣;嚴格篩選,堅持技術把關不動搖;嚴格規律,堅持依法治訓不懈怠;嚴格監督,堅持糾偏防漏不放鬆;嚴格考核,堅持教考分離不容情。目前,學校飛行訓練的大綱符合度已經達到98%。
隨著民航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英語語言能力成為飛行員職業生涯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從2005年開始,學校通過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增加知識高度、拓展專業寬度等改革舉措,使飛行學生的「ICAO」英語通過率大幅度提升。目前,飛院學生國際民航英語三級通過率已從2006年的50%提高到95%以上,四級通過率從不足8%躍升到70%以上。
數量、質量和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既是實力的佐證,又是責任的詮釋。
黃金10年:花香四溢,聲譽卓然
如果沒有「以飛為主,綜合發展」,飛院的培訓能力和辦學結構調整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停滯不前。但是,當飛院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積極投身科教興業的大計時,學校也由此跨入了建校以來綜合實力提升最快、校園環境變化最大的新時期,並喜獲「全國精神文明單位」稱號。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跨越,飛院人將新世紀的頭10年,稱為「黃金10年」。
2009年4月,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飛院進行了為期7天的調研後,對飛院班子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飛行學院班子是一個有工作成績的班子,是一個幹事的班子,是一個團結的班子,也是幹部職工認可的班子。」
2012年的一次全國性民航工作會議上,民航局副局長李軍說:「飛行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民航局是信任的,民航各用人單位也是高度認可的。對於飛院這樣一所作為培養民航核心人才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力軍的學校,社會和民航都要關心、支持,使其發展得更好,做得更大,建設得更強。」
而在美國前財長斯諾的眼中,「這是一所偉大的大學,她為中國民航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南非共產黨總書記布雷德.恩齊曼迪更是用「世界民航高校的典範」加以褒獎。
面對掌聲,朱勇說:「飛院作為一個社會團體而存在,各種矛盾同樣會反映到學校各級班子中來。當然,學校班子成員也有意見分歧與爭鳴的時候,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出發點:學校的決策要對3000餘名教職工和上萬名學生負責,要對中國民航的人才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負責。」
說起飛院肩負的責任與使命,鄭孝雍坦率地說:「飛院曾經是只能培養民航飛行員和管制員的專業院校。可是,當經濟社會發展讓學校在民航飛行培訓領域『一校獨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時,我們才發現,建校幾十年來,學校仍然受制於學科專業單一、服務面狹窄的束縛。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學校所佔的飛行員培訓份額不斷縮小,生存環境受到嚴峻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不帶領教職工搞建設、謀發展、改變面貌,還對得起上級組織和教職工的信任嗎?」
12年改革發展和銳意創新,飛院人在藍天上寫下了責任與使命,熔鑄輝煌成就。
面向未來:眾志成城,再展宏圖
的確,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團體的變革,總是始於生存環境面臨危機的時候。從這個意義上講,實事求是地回顧2000年以前,飛院在學科建設、辦學規模、培訓能力、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水平和當時所處的境地,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學校確立「以飛為主,綜合發展」的真正原因——那是一份寫在藍天上的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當然,也正是這份責任與使命,在建設民航強國這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時期,以鄭孝雍為代表的飛院人在「十一五」末期,便確立了面向「十二五」的「6321」工程:
——「6」,即在現有4個飛行分院的基礎上,擬增加遂寧、閬中兩個分院,使學校的訓練實體達到6個,彌補訓練實體的不足;
——「3」是指建設3個基地,即在山西運城、河南南陽建立訓練基地,在四川廣漢建立全國通用航空器維修基地;
——「2」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川豫兩大訓練網絡;
——而「1」的指向是完善模擬訓練中心,充分利用資源,開發波音、空客預資格課程。經過這一系列的建設,到「十二五」時期末,飛院輸送的飛行員將在8000人以上。
「我們的目的是要飛院更好、更強,讓民航強國之基更堅、更牢。」鄭孝雍說。
12年前,飛院只是一所年招生300餘人的行業院校,但是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機遇面前,他們眾志成城,選擇了「以飛為主,綜合發展」,並一躍成為世界同類院校中的耀眼明珠。如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做好「以飛為主這篇大文章」的飛院人,又一次站在了建設民航強國這個更大的機遇面前。
為了祖國的民航事業,一個堪比「黃金10年」的歷史飛躍已經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