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故事島 回。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故事島》在香港上演,感動了觀眾。 李欣芸 攝

 台灣人好像特別喜愛旅行。有旅行,就有故事。親身經歷的故事,朋友轉述的故事,百歲老人口中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山有水有人,有家鄉也有鄉愁。故事加故事,感動疊感動,變成剪紙,變成樂器的鳴唱,變成小人物的生活影像,變成《故事島》。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演出方提供

台灣.家

 《故事島》原本是李欣芸三年前的音樂旅行日記。喜歡周圍走的她,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憧憬著可以去外面,把世界走透透。繞去了歐洲和美洲,飽覽了世界的美景,卻突然發現最不了解的,是家鄉台灣。「有一次我在台灣的高速公路上開車,看到一個地名叫『芬園』,哇,好好聽的名字;又有一個名字叫『水上』,好好聽,可是好陌生哦。」她突然覺得有些汗顏,意大利托斯卡尼的名勝她可以如數家珍,反而對自己的家鄉卻不甚了解。

 於是她開始計劃自己的環島旅行,從東岸開始,開車,一個人。一個人的旅行,有太多的空間去感受。她拍照,也隨性寫下靈感。別人用文字來記錄情感,而她,用自己最擅長的音樂。「那趟旅行給我很多啟發,很多靈感。甚至開到海邊,我會想起和媽媽的衝突,或者念音樂班的辛酸的事情,或者自己在這一行裡其實也是跌跌撞撞……從那次開始,我迷上台灣的小旅行。碰上周末或者四五天的空檔,我就躲到民宿去,寫點東西,然後再逃回台北工作。」

 累積下來,音樂變成各種記錄。那麼多的素材,只做一張唱片似乎容納不了,就這樣,《故事島》套裝專輯成形了,收入超過40首作品,寫下李欣芸對台灣不同地方的情感。專輯請來蕭青陽操刀封面設計,他取材中國剪紙藝術,將台灣的在地文化用新式剪紙來呈現。設計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更提名第53屆葛萊美獎 (Grammy Awards)「最佳套裝盒或特別限量包裝獎」。

 2012年,《故事島》從CD變成立體的音樂劇場,演出的成功也是跨媒體創作的好例子。音樂表現從CD中的小型西樂變成了台灣國樂團的現場演奏,再配上原住民導演龍男的錄像,以及蕭青陽的視覺設計,令人耳目一新。演出在台灣上演後好評如潮,主辦方也應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之邀來到香港,作為2012年「台灣月」的壓軸節目。演出製作人嘉芬說,原來擔心香港觀眾看不懂裡面的台灣故事,但看到現場觀眾被故事逗樂、被音樂打動,她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

 原來,說起土地與家鄉,說起小人物的憧憬與夢想,文化隔閡也悄然瓦解。

一曲鄉愁

 《故事島》裡的錄像,全是小人物的真實故事。耕種稻田的阿美族夫婦在田野中勞作、退休的國小老師為社區活動忙進忙出、兼職燈光師的計程車司機自豪地說起參加過《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拍攝、就快退兵役的大學生計劃著明年一月到澳洲打工度假……

 現場的音樂輕快又溫暖,13段演出根據情緒來鋪陳次序。山中流水、青草芬芳;舊日繁華、歲月蒼茫……樸實的土地和樸實的笑臉,家,一直都是最美的地方。

 最動人的曲子,是壓軸的《家書》,小提琴的顆顆音符像是打進人心裡去。有台灣觀眾邊聽邊落淚,說:「好想回家」。

 大家笑著揶揄小提琴家侯勇光,說他當日喝了幾口小酒,微醺之下拉出來的曲子像是有種魔力。他笑著說:「平時演出我是不喝酒的,但和這幾位合作的過程裡面,多了一些東西,是我在交響樂團中感受不到的。本來交響樂的限制比較多,不大可能做很多自己的東西,可是在《故事島》中,欣芸給我很大的空間去發揮,我就要在一個固定的東西以外去添加一些色彩。」

 將原本的西樂版改編為中樂版,對李欣芸來說也是一次挑戰。「以前我有寫過中樂樂器的一些獨奏,但沒有為樂團寫過。但我這個人就是皮癢吧,就是想要做一些別人沒有做過、讓自己也很驚訝的事情。」她嘗試把一些西洋樂器,如小提琴、吉他、手風琴等融入中樂的音色中,結果令到中樂的演奏都有了清新的異國風情。

 專輯中,李欣芸也嘗試台灣古調的改編,她想起自己去屏東旅行時,曾去拜訪唱恆春古調的音樂老前輩陳達的故居。看著那個破爛得不得了的紅磚小房子,她突然感動莫名:台灣著名的民謠《思想起》的調子就是在這裡出來的。「在專輯裡,我也放了一些古調進去,比如我用比較古典的手法,與一點點極簡主義來詮釋《思想起》。可以聽到一點點古調,也有一些新的發展。演出裡面有幾段,比如《大稻埕》,或者《草山下的家》,都有我對台灣的情感。有一些台灣民謠的感覺,但是我把它們再重組。」

每個人的故事島

 當李欣芸在環遊台灣,想要用西方樂器的方法來表達台灣的小故事時,蕭青陽正琢磨著要從傳統的中國剪紙中找靈感。「但是是顛覆的,就像女人衣服的蕾絲。」他帶著他的團隊,大概五個人,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試驗出十多幅結構繁複的剪紙。內容多是台灣的故事,包括八八風災、檳榔樹、台灣黑熊和總統府等,再延伸到地球的美麗與災難。

 作品被搬上舞台,蕭青陽看著每個音樂人在台上演出,聽著每個音符的擴散,都有很大的觸動。「就像是我們的孩子,看著它長大。」他說,特別感動,是看到自己設計的剪紙圖像出現在熒幕上:「這個作品裡,我投入許多感情。每一幅剪紙都是心血,它可能只出現三秒,但我看到那三秒鐘,就會想到某年夏天它可能讓我改了六次、耗費四個月然後又重做。那個感動和深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投入了濃厚的感情,看到別的藝術家一樣投入他們的感情,好感動。」

 對他來說,《故事島》表達的就是鄉愁,每個人都能從中聽到自己的感受,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島」。

相關新聞
故事島 回。家 (圖)
敢觀舞台:舞吧舞吧舞吧
《藍花花》營造出舞台美感 (圖)
《孤星淚》最高的法律是良心 (圖)
影音館:《喪爆看更團》——「戀」搞外星人 (圖)
最新影訊:MOViE MOViE 12月戲院同步獻映《贖罪》 (圖)
影碟別注:彼思動畫短片精選2 (圖)
百家廊:蟲聲蛙鳴花都 (圖)
琴台客聚:恐懼與憂患
翠袖乾坤:怎樣走下去
古今談:空天飛機的時代已來臨
杜亦有道:幽默段子
演藝蝶影:一曲二詞的例子
此山中:濟濟一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