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恐懼與憂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21]     我要評論

葉 輝

 你害怕飛行嗎?你害怕囚禁於狹小的空間嗎?你害怕廣場上、大街上的人山人海嗎?你害怕,是因為你沒有安全感——害怕天氣,害怕環境,害怕陌生,害怕黑暗,害怕疾病,害怕災劫,害怕妖魔,害怕鬼怪,害怕末日……有時是害怕得不到一些什麼,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一些什麼。

 西方學者將這種害怕的心理狀態稱為「恐懼」(fear),並且將之當作文化課題,此所以「恐懼」無處不在,而現代心理學創造了名目繁多、不可勝數的「恐懼症」(phobia):飛行恐懼症、場所恐懼症、幽閉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反正phobia是一個百搭的後綴詞,可隨意搭配所有處境、所有感覺。

 既有無窮無盡的「恐懼症」,當然也有所謂「失懼症」(aphobia)——那是說,此疾患者就像失憶那樣,失去了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那麼,到底什麼是恐懼?中國人常說「居安思危」,恐懼關乎生存處境的安危;孔子嘗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遠慮和近憂都與古人的恐懼相關。或者可以說,不管是否「生於憂患」,恐懼總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恐懼是一切與人相涉的學問——舉凡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美學、哲學,文學,都涉及人類的安危,只有深刻認識恐懼,才可以享受「免於恐懼自由」。旅美人文地理學家段義孚有一本英文著作,名為《Landscape of Fear》,中譯本乾脆叫做《無邊的恐懼》,他在前言指出:恐懼「是一種複雜的感覺,在這種感覺中,有兩種緊張的擔憂清晰可辨:一是警覺,一是焦慮。」

 他繼而對「警覺」和「焦慮」有此分析:「警覺往往是由環境中比較顯眼的事情所引發,對此動物的本能反應不是奮起搏鬥就是飛奔而逃……焦慮則是一種恐懼不斷擴散的感覺。它經常會在動物進入一種陌生環境迷失方向,遠離自己居住地那些支持或幫助自己的事物與人時發生。」

 是的,焦慮或可理解為一種對危險的預感,人生憂患,始於識字,那大概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大悖論,故此,段義孚認為,想像力太豐富,倒是利弊參半,因為「我們知道或懂得的愈多,我們的擔心與憂慮就會愈大」,反之,「如果我們知道得不是那麼多,我們也就較少會感到焦慮或恐懼」。

 挪威有一極新銳哲學家,名叫史文遜(Lars Svendsen),著作大多以日常生活為題材,《邪惡的哲學》、《時尚的哲學》、《無聊的哲學》和《恐懼的哲學》這四本書深入淺出,可稱之為「生活哲學四部曲」。據此,在他看來,恐懼之所以是哲學,是因為它與邪惡、時尚、無聊同樣是無處不在,無論怎樣逃避,都無法擺脫這些「日常生活的陰影」。

 史文遜嘗試從古希臘哲學找出恐懼的根源及其本質,他援引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認為恐懼與希望乃如影隨形的雙生兒,只要心存希望,嘗試走出險境,便會產生恐懼之心。他又援引休謨的學說:面對同一件事,要是處意是確定的,就會激起或悲哀或快樂的感情;要是處意是不確定的,則會引起恐懼或希望的相關想像。

相關新聞
故事島 回。家 (圖)
敢觀舞台:舞吧舞吧舞吧
《藍花花》營造出舞台美感 (圖)
《孤星淚》最高的法律是良心 (圖)
影音館:《喪爆看更團》——「戀」搞外星人 (圖)
最新影訊:MOViE MOViE 12月戲院同步獻映《贖罪》 (圖)
影碟別注:彼思動畫短片精選2 (圖)
百家廊:蟲聲蛙鳴花都 (圖)
琴台客聚:恐懼與憂患
翠袖乾坤:怎樣走下去
古今談:空天飛機的時代已來臨
杜亦有道:幽默段子
演藝蝶影:一曲二詞的例子
此山中:濟濟一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