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灣仔山邊的每一條老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船街、捷船街、三板街和洪聖古廟旁的「望海觀音」見證了開山填海的歷史,原來在一百年前,灣仔的山街都可以看海。那天沿著船街拾級走上南固臺,是因為何藩一張如夢似幻的「沙龍照片」:那是若干年前的長長的山街石級,有三三兩兩的男孩和女孩,提著書籃子上學,或下課。
這樣的一張照片記載了山街的青蔥歲月,彷彿一首山街怨曲,訴說著山街不老。照片中男孩和女孩都像拍攝者那樣老去了,他們提著的是藤製的書籃子,不是書包,不必翻查拍攝日期,可想而知,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景象。
沒有雨,但孩子們打著傘子,想必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是船街,半個世紀前的船街,山街石級的盡頭,「同濟中學」四個字猶依稀可辨。其時山街上還有一間聖璐琦書院,如今校舍都荒廢多時,變成夕陽下滿目的頹垣敗瓦了—如此這般,山街的青蔥歲月在那一刻是一個待續的「凝鏡」,真是非常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船街那一排石級最高點,就是南固臺,石牆上仍殘存著長了青苔的六個石刻大字:「南固臺」、「洋船街」。山街不老,石牆不老,老去的是時間。在山街上碰見蘇民峰,他與攝製人員在拍攝南固臺,講的是大宅地運。於是跟他說,要還原大半個世紀前的地貌,還原斯地的山眉海目,才可以細說從頭吧。
話說九十多年前,富商杜仲文以二千二百多元,購入船街五萬多平方呎地皮,然後於一九一八年大興土木,建成了這座南固臺,可以想像,在大石堆砌的高台上,可以看海。三年之後,即一九二一年,杜仲文將南固臺以三萬元賣給乃弟杜澤文。那是一個房子的故事,三萬元一座大宅,教人思之惘然。
杜澤文與永安百貨的創辦人郭泉份屬姻親,並任永安百貨副司理。「老香港」韋基舜曾撰文說:「我與杜家為世交,澤文老先生子嗣——杜昆榮與家兄基堯(韋基堯)為嶺南一九五一年浩社同學,其弟杜昆耀與我由小學至大學亦為同窗……」那時,他筆下的這些「老香港」,一如何藩鏡頭下的學子那麼年輕。
韋翁的文章說:「一九四八年至五十年代間,我們同讀當時位於羅便臣道華仁書院。當年我住跑馬地毓秀街,正遇著電車、巴士大罷工,我與杜昆耀及另一同學李越樸(前教育司李越挺之堂兄),一齊踩單車返學。」
韋翁的文章說:「每天,我由毓秀街踩往船街南固臺(今之所謂「鬼屋」),與杜昆耀、李越樸會合後,三人由船街托著單車,拾級步行上堅尼地道嘉勒撒聖方濟各女校門前,該校女生曾指笑我等怪人。」
一個世紀匆匆如一夢,如今船街無船,南固臺早已人去樓空;五十年匆匆過去了,六十年匆匆過去了,何藩的照片和韋翁的文章有如前呼後應的二重詠嘆,將灣仔的山街怨曲細說從頭。山街不老,石牆不老,老去的是時間。一個又一個海島傳奇,有前世,也有今生,彷彿永遠說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