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高中畢業班學生來說,上學期相當繁忙,既要爭分奪秒完成課程,準備文憑試,又要規劃升學就業出路。中學輔導老師會安排大量升學講座,幫助學生作選擇,而老師亦會按學生的學業成績提供指引;基本的考慮因素是:成績超過3,3,2,2者可考慮本地大學及自資學士課程,五科2級則可考慮副學士和IVE,家庭狀況好的可考慮海外升學……較少老師會為學生比較不同升學途徑對個人發展的好處,特別是缺少從職業生涯規劃角度去引導學生探討不同升學途徑對個人事業發展的影響。早前有立法會議員提出動議,建議在中學階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課程,讓青少年及早規劃未來。
雖有書可讀 不一定可夢想成真
有資深教育工作者認為,香港教育制度較照顧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可升上第一組別中學、上英中,而中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上教資會轄下的大學,而成績最優秀的少數則可以入讀最熱門的學科如西醫、法律、精算、環球商貿等學科。
至於成績略遜的學生,只要能上大學,可能會挑「水泡科」,只求有書可讀。其實不同專業的發展前景差異很大,令不少年輕人形成挫敗感。年前香港家庭福利會的調查顯示,八成多高中生對前途有夢想,但當中只有一成多有很強信心可夢想成真;自感夢想不能達到者,大多是因為擔心成績未達理想。最多人夢想的職業依次是:教師、醫生、設計、創業、護士、會計等,但真正能從事理想職業的人其實不多,說明年輕人個人發展機會並不理想。
在內地升學 曲線達成夢想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輔導年輕人按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志願、追求夢想,亦應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和擴闊追求夢想的途徑和空間。內地高等院校過去30年在香港招生的目的,主要就是為港生提供更多升學和追尋夢想的機會。
內地大學自30年前恢復對港招生以來,為數以萬計港生創設追尋理想的機會。30年前的香港,升讀大學的機會低,要做醫生、工程師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我有好幾位朋友,中學畢業後在社會工作了一兩年,發展不太理想,後通過考試考入暨南大學醫學院,通過刻苦努力,成功考取西醫執照,實現夢想,事業上有很理想的發展。另一位朋友在華僑大學完成土木工程學位,再往英國取得碩士學位,回港加入公務員隊伍,晉身工程師。只要發掘一下,這些實現夢想的例子多不勝數。
最近我接觸到好幾位香港的大學生,為了尋夢而轉往內地升學,其中一位同學在港大讀了一年資訊科技,轉往內地入讀心儀的漢語言文學;另一同學正在就讀工商管理,但醫學才是他的夢想,故甘願放棄香港學業,從頭讀預科,到內地讀醫學。
筆者認為,隨著內地經濟和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內地200多所名校的200多個學科/專業,為港生提供發展事業、追尋夢想的空間。超越深圳河,港生一樣可以追逐理想,將眼光擴展到全中國、全世界。 ■羅永祥 內地升學專家、香島專科學校校長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