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蒸酒迎新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05]     我要評論

青 絲

 過農曆新年,很多地方都有蒸酒應節的習俗。一來燒酒是必備的年貨之一,很多人對年飯餐桌上的菜餚並不在意,卻少不得這杯中之物;二來蒸酒除了有歲稔年豐的寄義,也是對過去一年辛勤勞作的犒賞,節日期間親友共聚,其樂融融地喝幾杯自己蒸的燒酒,是最佳的親情溝通方式。在我的祖籍湖南鄉下,蒸酒就是年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湖南鄉下平時也釀酒,但都是用糯米釀的甜酒,純屬吃著玩的,要想過酒癮,還得喝經過蒸餾的燒酒。過去條件較為艱苦的歲月,人們蒸酒多用木薯、紅薯、玉米等雜糧,酒味很沖很烈,入口辛辣,沒有柔順醇厚的口感,經常有人不知不覺就已玉山傾倒、委衣於側。如今蒸酒則多用大米或小麥作原料,蒸出來的燒酒味道要溫和得多,綿醇甘爽,即使喝醉了第二天也是口不乾頭不痛,被鄉人視為原生態的綠色飲料。

 蒸燒酒的主要工具是一個用木頭做的桶狀甑子,甑底有許多小孔,有如現代的蒸籠。甑子頂部還座有一口用鋁皮做成的冷卻鍋。蒸酒的灶也是特製的,形如碉堡,因蒸酒需要持續且猛的火力,所以用磚塊壘成的灶膛很大,即使將碗大的整根粗柴放進去,也能充分燃燒。臨近過年的時候,鄉下的蒸酒師傅就會很忙,一些沒有蒸酒器具的鄉民,就會請師傅上門來代為加工。但是,也有很多人家不肯假手於人,要自己動手。

 蒸酒的人家,提前一段時間就會做好準備——將煮熟的大米飯,趁熱與酒麴拌勻。酒麴的用量與酒的濃淡、口感息息相關,酒麴太少,酒味會淡,但放得過多,酒味又會變苦。只有分量適可合度,蒸出來的酒才會各味協調,恰到好處。把拌好的米飯放到密閉的環境裡發酵,十來天後,就可以上灶蒸酒了。其步驟是把發酵好的酒糟填滿木甑,座在一口盛滿水的大鐵鍋上,然後開始燒火。木甑頂部的冷卻鍋裡盛滿了冷水,不斷蒸發升起的酒氣,被冷卻鍋阻隔後,就冷凝成為了液體的燒酒。木甑的中上部預留有一個小孔,上插一截竹管,冷凝了的酒就源源不斷地從竹管中流出,落到瓦壇或酒桶裡頭。

 最初蒸出的燒酒被稱為「酒頭」,味烈勁大,但略帶苦味,中間蒸出的酒才入口醇厚,柔和甘美,越到後面,酒味也越淡。其間,冷卻鍋裡的水會因受熱而升溫,要不斷舀出,更換成冷水,才能更好地起到冷凝作用。而在蒸酒的過程中,主人經常會舀一碗剛蒸出來的燒酒,請圍觀看熱鬧的眾鄉鄰嘗一嘗,炫耀一下自己的蒸酒手藝。

 燒酒蒸好之後,農曆新年的幕布,也在人們的精心籌備下被徐徐地拉開了。而有了燒酒的助興,人們的節日餐桌上,也就此增添了許多的笑聲和歡樂。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閩南戲劇 (2013-02-05) (圖)
生活點滴:年年有魚 (2013-02-05)
來鴻:蛇年春來早 (2013-02-05)
亦有可聞:蒸酒迎新年 (2013-02-05)
遊蹤:一座洋溢東方文化韻味的博物館 (2013-02-05) (圖)
畫中有話:蛇年大吉 (2013-02-05) (圖)
歷史與空間:僧眾十萬鎮龍門(下) (2013-01-30)
古典瞬間:郅惲執法拒獵 (2013-01-30)
文藝天地.浮城誌:蘋果 (2013-01-30)
文藝天地.手寫板:趕年集 (2013-01-30)
詩意偶拾:笑靨 (2013-01-30)
歷史與空間:僧眾十萬鎮龍門(上) (2013-01-29)
豆棚閒話:隋代笑星侯君素 (2013-01-29)
畫中有話:新說 白蛇傳 (2013-01-29) (圖)
生活點滴:洗在池塘 (2013-01-29)
亦有可聞:水仙的新年意趣 (2013-01-29)
詩情畫意:柴禾 (2013-01-29)
歷史與空間:廈門「三官道院」的歷史沿革與未來建設 (2013-01-23) (圖)
豆棚閒話:溜鬚.拍馬.狗腿子 (2013-01-23)
文藝天地‧浮城誌:一隻翅膀的錦 (2013-01-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