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繼盛)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公布諮詢文件時表示,2011年政府使用環保磚的可鋪總面積達17公頃,足可以重複鋪滿彌敦道兩旁的行人道5次。當局會製造需求,增加採購環保物品,並與建築業界商討如何增加應用,除現已推行的環保地磚,亦包括用於隔牆磚、填料、玻璃瀝青等,以取代現時使用的天然石料和河沙。
由於玻璃的商業價值低,政府現時正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等資助,才得以推行回收計劃,將回收後的玻璃樽製成玻璃沙,成為環保建材。目前本港至少有5個政府支援的玻璃回收計劃,每日回收總量約13公噸,佔廢飲品玻璃樽產生量約8.5%。
地區自發 收12萬個瓶
沙田居民協會舉辦的「沙田玻璃顯生輝」計劃是其中一個政府支援計劃。計劃負責人陳巧誼表示,協會早前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逾118萬元,去年2月起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玻璃瓶回收計劃。協會擔當中介角色,在屋苑、食肆、酒吧等38個地方設置回收箱,並安排運輸將玻璃瓶送至建材商製作環保地磚,至今已收集的玻璃瓶數量達12萬個。
本港現時主要有2間製造商生產環保地磚,納比迪環保建材有限公司自2005年開始,使用回收得到的玻璃樽製磚。廠長黃銓新稱,玻璃樽主要來自匡智會、酒吧、飲品廠等,亦有部分來自熱心人士親自送來的廢玻璃,每日大約有8噸的玻璃樽會送到廠房。
玻璃壓成沙 製作環保磚
黃銓新又表示,廠房首先會將玻璃樽壓碎成3毫米粗的玻璃沙,用作代替部分幼沙作環保磚的材料。機器會將適當份量的幼沙、玻璃沙、粗沙、石粒,攪拌並用模版製出磚塊,然後需24小時的固化程序,便可包裝作存貨,再擺放約7天便可供巿面使用。現時工廠每日生產的環保磚數量,足以鋪達700平方米的面積。
另一間製作環保磚的嘉華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現時每年收集2,000噸至2,500噸玻璃樽,他們未來會將廠房搬至屯門環保園,屆時每年的處理量將是現時的10倍,達20,00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