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東走西:除舊迎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楢山節考》裡,兒子背著阿鈴婆上楢山。

 今夜除夕,中國傳統習慣過年大掃除,去舊迎新。人,也有新舊之別,老人當然屬舊人。中國是注重倫理道德和親情之國,自不會將老人「大掃除」棄之,但長壽國日本卻有「除掉」老人的習性。最近副首相麻生太郎叫老人家「快一點去死」,語出雖驚人,實不足為怪。

 七十六歲的麻生太郎認為,老人早點死可以減輕醫療負擔。他已寫好遺囑交代,倘若病重千萬別幫他插管吊命,讓他快點死。他說,老人用公帑苟延殘喘應該感到「心虛」。

 麻生太郎的「偉論」,早在二十年前的日本電影《楢山節考》裡體現到。大導演今村昌平通過電影表達了自然界的弱肉強食──人和動物一樣,年老體衰時,再活下去是浪費糧食,增加年輕人的負擔,甚至威脅他們的生存。

 《楢》講述日本信州深山貧窮小村裡,沿襲一種拋棄老人的傳統,老人一到七十歲,就被家人丟棄在楢山上。六十九歲的阿鈴婆,身體還結實,她擔心兒子像他父親那樣,不敢將母親背上山而被人嘲笑。於是,阿鈴婆故意在石磨上磕掉兩顆門牙,以示自己年老不中用,好讓兒子安心遺棄她。影片終結時,風雪中阿鈴婆被兒子背上楢山,等待楢山神(死神)的召喚。電影裡,人類生存的本能,遠遠超過倫理道德和親情。

 當年和兒子一起看《楢》,少年的他安慰我說:「別怕,我不會背你上山。你太胖了,我背不起。」我問「那如何處理?」他答「另想辦法。」

 解決老人問題,各施各法。德國人和日本人的性格相近,深沉而理智。德人雖然沒有詛咒老人早死,卻將老人送往東歐國家和亞洲等地終老。事件被揭發後,歐洲諸國群起批評德國,斥其不人道地「出口」老人。

 德國老人院經營昂貴,加上人手短缺,近年陸續停業。退休老人的生活費緊縮,老人問題成為社會的大包袱。他們別無選擇,最近幾年逐漸移民,或被子女和慈善組織送往海外的老人院和醫療中心長居。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送往匈牙利的老人逾七千人、往捷克的約三千人、斯洛伐克六百人,往西班牙、希臘和烏克蘭的不計其數。老人甚至被送往遠至亞洲的泰國和菲律賓。

 德國的社會工作組織預料,「出口」老人的情況是定時炸彈,將來有增無減。他們批評,老人曾為社會作出貢獻,不該如此殘忍地拋棄他們,政府應出面干預或阻止。

 德國是全球老人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等候「出口」的老人逾四十萬,預料每年增長五個百分點。

 支持「出口」老人的組織則認為,許多東歐國家認識德語,老人在溝通上沒有困難;亞洲國家有陽光與海灘,有利老人健康。德國一些慈善組織更考慮在這些國家開辦老人院,專門收容德國老人。

 他們甚至強調,患了癡呆症的老人,將他們放置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情況都一樣。

 或者,「出口」海外,比起背送上楢山,仁慈一點。 ■文:余綺平

相關新聞
八十後女生 純真插畫闖世界 (2013-02-09) (圖)
走東走西:除舊迎新 (2013-02-09) (圖)
他們說:原來天蘭是這樣…… (2013-02-09)
《波登不設限》最後一擊! (2013-02-09) (圖)
它們或將如繁花盛開 (2013-02-06) (圖)
讀城記:《公天下》洛陽紙貴 (2013-02-06)
藝術收藏初哥看過來 (2013-02-06) (圖)
「巴士車身設計」比賽 傳遞環保訊息 (2013-02-06) (圖)
從書法中尋找閱讀四境 城大人文訓導的新思維 (2013-01-26) (圖)
文明的普世與融合 (2013-01-26) (圖)
溫故知新 (2013-01-26) (圖)
靜 (2013-01-26) (圖)
讀的真諦 (2013-01-26) (圖)
格律詩的音韻之美 (2013-01-26) (圖)
「金鐘之星」民族樂團訪港加強兩地民樂交流 (2013-01-26) (圖)
走東走西:媒體人 (2013-01-26) (圖)
白燁:閱讀終端淺俗化 對文學生產有負面影響 (2013-01-23) (圖)
意大利新生代鋼琴王子 貝多芬新傳人 (2013-01-23) (圖)
《媽媽咪呀!》中文版上演 原創音樂劇任重道遠 (2013-01-23) (圖)
首屆烏鎮戲劇節將展現文化創造活力 (2013-01-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