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榮銓 姚 姚
丘成桐教授的《我們豈能自甘人後?》一文發表後,在全港引起熱烈的反響,《明報月刊》雜誌今年第二期竟然「洛陽紙貴」,連內地朋友也發電郵來索取其影印本欲求「一覽無遺」矣。
筆者以為,丘教授此文所以成為焦點,因為他這篇隨想提出了一個斗大的「?」,正好點到了700萬港人中大多數人士的「穴道」!常言道「心有靈犀一點通」,說明我們港人不是鼠目寸光、畏首畏尾之流;而是正如教授所言的會「挺起胸膛」、「一往無前」,能對國家乃至全世界勞苦大眾「盡責任者」!所以他文中所寫的港英殖民統治之下種種血淚事實有目共睹,認為青年不該忘記我們祖宗所受的英國侵略凌辱、不該忘記先烈們為國家流血之道理入耳共鳴,故而不少媒體的言論都引用他那有血有肉的文章加以發揮、高度評價,有如春風化雨一般令人受益。
不過,筆者更關注的是丘教授在文中一而再地向媒體發話,有的甚至可稱得上「逆耳」吧。請容許我等摘錄﹕「香港回歸時,電台訪問我,問我期望什麼,我說香港有一個獨特的位置,有一流的大學,有很好的人才,可以成為一個引領中國進入現代化的大城市。但是曾幾何時,我在媒體上看到的大都是抱怨和灰色的事情,實在令人失望。」在這段小標題為《回歸後的失望》之尾節,他向媒體發問:「我最為驚訝的是香港青年學生對政府的失望,究竟是媒體造成的,還是政府的無能?」本港媒體對於回歸之後的香港,對於「一國兩制」的實踐,對於按照《基本法》選出的歷屆特首和組建的特區政府,如果確實是有好說好,有壞說壞,實事求是,相信丘教授不會大失所望。他不但在文中說「即使政府的所作所為不如理想,我們還是應該給它一個機會」,而且直截了當地指出「無論做事、行軍、做研究,我們都講究士氣,可是在今日媒體的宣傳下,我們可以說是在消磨士氣。長此以往,不單是我們憧憬的偉大城市不能實現,甚至會淪為第二流城市。」
不言而喻,媒體朋友應該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句老古話的深刻內涵。愛國愛港也愛傳媒的丘成桐教授所吐露的苦口婆心,也該為大多數媒體及傳媒老闆理解和認真思考。《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先生,在去年該刊八月號撰的卷首話《人心在黑暗中》,也曾尖銳提及香港媒體是目前應予重視的問題,可惜未曾像丘文般為眾人重視。政府與媒體達不到良性互動,雙方都不會是贏家,更會貽害了黎民百姓。如果把政府「士氣」消磨盡了,讓無政府主義思潮氾濫,亂港政客又乘機去胡作非為,勢必把全港經濟弄得一團糟,弄到「衣食父母」都保不了衣食,請問媒體又如何維持生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