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在紅極一時的日劇《家政婦三田》中,松山島菜菜子飾演的傭人三田,其中一項必殺技是隨時可以滾瓜爛熟般,把AKB成員的名字背誦如流。我時常覺得AKB的造星計劃,標誌著日本流行文化「宅化」的新階段——所指的不是AKB成員按宅男心儀的各種宅化條件(長腿、眼鏡又或是貓耳之類)去選角營構團隊,而是把日本流行文化過去主導東亞的營銷及輸出策略,回頭變成一種自我封閉的循環消費模式,時代意義極為巨大。
我當然絲毫沒有看輕AKB的吸金力,二零一一年六月的AKB48決選,仍然可以輕易於傳媒把核電陰霾掃走,除了歌迷會的成員以外,大家還可以憑購買第廿一張細碟《Everyday、髮箍》去參與投票,結果一周之內售出了一百三十多萬枚。選舉儀式在武道館舉行,並由北海道至沖繩均有戲院銀幕作現場直播,甚至海外如台灣及韓國等也同步放送。在經濟仍處於低迷階段的日本社會而言,AKB的而且確在娛樂事業的發展上,處於奔馳馬車的位置,好讓他者有參考模式依循。
關於AKB的組成及經營模式,不少人早已加以說明報道,在此我也不欲浪費篇幅。然而有趣的是,AKB模式一直在海外行不通,甚至由衷而言連AKB自身在海外的吸引叫座力,與日本國內可謂天壤之別。海外傳媒或許也會湊興吵嚷一下,但一旦看到實際上的經濟效益,就可以知道AKB的海外影響力不甚了了。更為甚者,相信在海外熱捧AKB,也不難被人對號入座套上宅男帽子,因而令人望而卻步。我想指出的是這固然與日本的社會氣氛有密切關係,但更重要的是背後的經理人制度,某程度已經去到隻手遮天的地步。此所以日本狂迷或許可以認為海外觀眾無力乃至無心細察欣賞AKB背後的構成意念及血汗,但其實易地而處後者也大可理直氣壯暢言作為消費者,為何要勞心勞力浪費時間及精力在不對勁的工場偶像上。
這一點與日本經理人公司(事務所)把形象大於才藝作為零零年代的育成偶像首要法則有莫大關連——簡言之,今天的偶像不僅用來推廣產品及服務,更真實的一面是她們壓根兒就是由所推廣的產品及服務「生產」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