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添翼、江鑫嫻 北京報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劉青昨日表示,針對媒體及民間就PM2.5值稱呼中文名稱不規範問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27日特意為此召開了「PM2.5命名討論會」,委員會專家已將之定名為「細顆粒物」。但有評論認為,在霧霾如此嚴重、有關部門又一直無所作為的時候,此舉有些不合時宜。
據《法制晚報》報道,委員會副主任劉青介紹,參加該會議的成員有氣象專家、語言專家、環境專家等,命名會上,「細飄塵」、「煙塵」等通俗詞彙用語被提出討論,但由於定義不夠精準,紛紛被否決。最終,「PM2.5」被定名為「細顆粒物」,PM1或稱「超細顆粒物」。
劉青表示,目前只需再與氣象局和環保局等部門進行溝通,經過相關程序後,將於近期正式發佈該消息。
對此,《新華視點》官方微博稱,「與人們面對毒氣無處可逃相比,它叫什麼重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