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千祈、千祈、千祈,洗手、洗手、洗手」。在2003年沙士期間,此話一度成為了港人的口頭禪。10年過去,港人還記得要勤洗手、生病要戴口罩等個人防疫衛生措施嗎?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發現,65%的受訪者認為,現時的個人衛生防護措施較沙士期間鬆懈,因為「現在沒有沙士,一般傷風感冒不用太緊張」。有專科醫生強調,洗手、戴口罩、漱喉均是基本衛生措施,時刻保持警覺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突襲。
81%指傷風感冒不用緊張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上月4日至7日,以電話訪問513名市民。調查發現,有65%的受訪者認為個人衛生防護措施,較沙士期間鬆懈。受訪者平均是在沙士發生後3.3年,便對個人衛生防疫有所鬆懈,而主因是有81%的受訪者認為「現時沒有沙士,一般傷風感冒不用太緊張」。亦有40%的人認為,「相信政府衛生防護中心把關,個人衛生不必做到沙士般嚴格」,甚至有39%人「已忘記個人衛生措施」。
結果又顯示,在各項個人衛生措施中均反映港人的防護意識下降。只有44%受訪者至今仍保持正確洗手的習慣(每次出外回家及進食前洗手,而每次洗手都用聹G洗手20秒以上),較10年前跌18個百分點;出現感冒徵狀會戴口罩的市民,亦減少13個百分點至只有52%;患病會請病假的人更下跌至僅得14%。
醫生倡日漱喉30秒防菌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張文傑醫生(見圖,劉雅艷攝)強調,洗手、戴口罩、漱喉是基本保持個人衛生的措施,時刻保持警覺才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突襲。他續指,咽喉是病菌其中一個積聚的地方,容易引致發病性感染,故市民宜培養每日用漱口水漱喉30秒的習慣,「日本人、台灣人一向有漱喉的習慣。日本一項1999年的研究顯示,有漱喉習慣的學童患傷風感冒而缺席的比率,較沒漱喉習慣的學童低14個百分點」。
中大何鴻燊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沙士病毒主要透過接觸及飛沬傳播,經鼻吸入體內,故鼻咽才是沙士病毒積聚的位置,而非喉部,因此市民勤洗手和在患病時戴口罩,仍是最重要的防疫措施。衛生署接受本報查詢後回應,指現時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以推廣使用漱口作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常規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