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長沙商會的成立是湖南「開放崛起」的重要標誌
從中國地理版圖上看,湖南不東不南、位置居中,似乎是在產業轉移激烈競爭的夾縫中生存與發展;但在湖南的決策者們眼中,這是承東啟西,連南帶北的區位優勢,是大膽探索創新,堅持走開放型經濟新路的強勁動力。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高速發展,湖南開放的氣息逐漸濃厚,設有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郴州、衡陽、永州)和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另設有長江經濟帶的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不僅在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放眼全國,更是佔有舉足輕重的一席;放眼世界,「開放崛起」將是湖南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步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鄧鵬、李程
2012年,湖南實際利用外資72.8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2.1個百分點,利用外資規模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12位;進出口總額達到2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增幅比全國水平高9.3個百分點,居中部第3位,全國第10位;對外直接投資實際發生額14.02億美元,同比增長73.9%,規模位列全國第7位、中西部第1位。截至2012年12月底,湖南共核准境外企業682家。
婁底、瀏陽經開區獲批國家級經開區,衡陽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湘南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無水港」等功能性平台建設取得新突破,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等會展平台建設全面啟動。這一系列數據和成績無不證明,湖南開放型經濟的貢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
在新一輪國際產業大轉移和國內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大趨勢下,作為中部省份的湖南,緣何迸發出如此強勁的動力?
優化開放環境
湖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享有「魚米之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湖南的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然而,外向度不高卻一直是湖南經濟結構中的一條「短板」。要將「短板」拉長,就必須突破求變,走「開放崛起」之路。
湖南決策者們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湖南省委書記周強曾鏗鏘有力的說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是搶抓當前國際國內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重大機遇、增強湖南長遠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推動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縮小湖南與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實現後發趕超的必由之路。」
為改變對外開放水平不高,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總量不大,進出口總額排名靠後等被動局面,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決定》和《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若干政策措施》,為湖南經濟對外開放裝上了「發動機」。
在硬環境上,湖南切實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環保、信息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樞紐、通關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體系,切實降低物流成本。在軟環境上,以法治湖南建設為統攬,大力推進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人人守法,著力營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環境、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山清水碧的生態環境。
湖南省省長徐守盛表示,湖南作為內陸欠發達地區,只有堅定不移地發展開放型經濟,才能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才能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擴大經濟規模、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才能加快推進中部崛起,才能推動湖南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區域重點發展
2012年5月,從廣東東莞辭工回家後的第二天,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鍾水鄉的曹艷從便在家鄉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僅擁有一份更具吸引力的薪水,還享受在家門口就業的便利。遠赴數百公里外的沿海發達地區務工,曾是眾多湖南人的選擇,眼下情況卻正在改變。這種改變反映的是湖南實施「開放崛起」戰略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曹艷從的家鄉郴州位於大湘南板塊,毗鄰廣東的該區域自然成為湖南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從《關於加快湘南地區開發開放的決定》到《關於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再到《關於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空前的政策利好投向了這片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2011年10月,大湘南板塊成功獲批成為全國第四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手捧國家級示範區的「金字招牌」,地處湘南地區的郴州、衡陽、永州三地在完善開放平台建設、創造優良環境等方面不斷「加力」。
郴州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標準廠房建設,已帶動民間資金建設標準廠房620萬平方米,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競爭力。衡陽市工業園區亮出「三入」(項目入園、資本入園、服務入園)新招,全面實行外來重大投資項目全程代辦制。永州出台「新十條」,在用地、融資、物流通關等10個方面,為產業項目所享受的政策優惠和優質服務繼續「加碼」。
截至2012年5月的數據顯示,3年時間湖南共承接產業轉移項目8357個,新增稅收84.7億元。僅郴州一市,實際利用外資16.22億美元、到位內資563.9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0.7億美元,分別是3年前的1.64倍、1.53倍和2.3倍。
除了將大湘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新平台;湖南還著力把環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基地、重要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以及區域消費中心;把大湘西建設成為以旅遊、生物醫藥、生態農業、省際邊貿物流為特色的開放型經濟地區。
湖南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思路由此明晰:以區域經濟板塊為重點,以縣域開放型經濟為基礎,以產業園區為主陣地,進一步拓展開放空間,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環境,提高開放水平,走一條有湖南特色的開放之路。
外商紛至沓來
2012年4月,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港資銀行東亞銀行正式進駐長沙,東亞銀行(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關達昌表示,看好中部崛起帶來的機遇,看好湖南快速發展的市場潛力。2012年8月20日,香港長沙商會在港成立,會上簽署了8個項目合作意向協議,簽約金額達147億元,目前已有4個項目在長沙落地。
截至2012年12月底,長沙共批准港資企業1294家,佔同期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53.83%;實際利用外資104.49億美元,佔同期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的63.17%。目前已有3家港資世界500企業在長沙設立公司,分別為華潤集團、和記黃埔、怡和洋行。
港商紛紛鍾情湖南的原因何在?湖南省商務廳廳長謝建輝認為,除了得益於產業轉移的良好形勢和湖南較好的發展基礎,更重要的是湖南擁有較好的對外開放政策措施和投資環境。「為了發展開放型經濟,湖南創造性地在政策措施、資金投入、招商引資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協調推進機制。」
近年來,湖南加快構建貨暢其流的立體交通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和口岸大通關體系,優化投資硬環境。同時,通過推進「法治湖南」建設,建設開放、透明、公正的政府環境,努力為投資者打造可預期的投資軟環境。
數據顯示,2012年湖南共引進耐克、威立雅、渣打銀行、三菱汽車、霍尼韋爾等世界500強企業9家,是近年來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一年,入駐湖南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27家。
謝建輝透露,湖南將努力以承接產業轉移為突破口,探索內陸省份後發趕超、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道路,爭取到「十二五」末,實現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500億美元,年均增長27%以上;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0億美元,年均增長15%以上。
湘企逐鹿海外
2011年6月,中聯重科與德國JOST起重機有限公司在德國法蘭克福簽署技術轉讓協議,買斷國際社會公認的塔機高端專家德國JOST平頭塔系列產品的全套技術;8月,中聯重科首次海外建廠落子印度,與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資建立塔式起重機業務基地; 10月,與意大利RIBA公司合資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憑借強大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中聯有效推進與被併購企業在製造體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遞進融合。目前,中聯重科的海外業務已覆蓋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遠銷中東、南美、非洲,以及歐美、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
像中聯重科一樣積極「走出去」佈局海外的湘企並不在少數。湖南的開放型經濟,並不是簡單的「引進來」,同時也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 2012年湖南共核准境外企業682家,對外直接投資實際發生額達14.02億美元,同比增長73.9%,為同期歷史最高水平,位列全國第7、中西部第1。目前,湖南對外投資企業已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出去」的湖南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礦產資源並重。新興產業有南車集團的軌道交通、三一和中聯的工程機械、隆平高科的農業科技等。礦產資源主要是勘探和開採,如剛果(金)的銅和鈷,澳大利亞的鐵礦,烏克蘭、埃塞俄比亞的銅礦等。
謝建輝表示,湖南企業到境外投資設廠,可以有針對性地打破貿易壁壘,能在國際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另外,可以促進產業升級,優化配置資源。更重要的是能夠將過剩產能有序向境外轉移,為省內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更大空間。
力爭穩中求進
從日前召開的湖南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會議上,記者獲悉,2013年湖南將繼續加大開放力度,重點支持進出口額3000萬美元以上的100家企業,依托100家境內外商協會,引進出口導向型、整機帶動型和綜合創新型企業,力爭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2%以上。
今年湖南將打牢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兩個支點,抓好加工貿易、服務貿易和電子商務三個引擎,做實開放型經濟承載平台,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對企業服務,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內資增長15%以上,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2%以上,對外投資中方合同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均增長10%以上。
無論是通過健全政策、優化環境促開放,還是全面參與區域競爭與合作尋求共生發展,亦或是揚帆出海充分利用境外資源和市場,湖南在探索著一條「開放崛起」的新路子。堅持走下去,這條路一定會越來越寬廣,湖南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