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香港的樓價及租金已經高至成為全球之最、平民百姓難以負擔的地步。政府見此先後推出各項政策招數打壓樓市,銀行也加息,希望樓價租金皆能回落。這個彈丸之地,越窮負擔越高。劏房雖說租金銀碼細,但當除以呎價,卻是豪宅的價錢,現實之殘酷,實在令人感慨。最近聽到一個協助低下層租屋的社企故事,使人在冰冷的香港裡,找到一點溫情。
好友告訴我,有一位有成就及地位的社會賢達,眼見一方面有不少基層家庭難以負擔昂貴租金,另一方面空置沒人住的單位卻不少。業主會因為各種理由寧可將房子空置而不出租,諸如怕收樓難;怕遇上欠租的住客;不急切要錢用;免麻煩等等。
那位熱心人,以個人的名譽及信用作保證,向這些業主租屋,以自己的名義來租,並由他支付租金,但明言是作為社會服務用途,要求支付最低的租金。他租來不同的單位後,便經由議員或福利機構轉介一些因沒工作難以租屋的貧困單親家庭,讓他們分拆租住這些單位,一個家庭佔一個房間,一個單位由三、兩個單親家庭共用。
幾個家庭共住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單親家長要照顧年幼子女,便難以外出工作,若幾個家庭互相照應,便可以輪流看顧孩子,輪流上班賺取生活費,為家庭經濟打好基礎。由於大家的背景相若,在精神上也可以互相支持。
聽說這位熱心人,幫助了不少貧困單親家庭,尤其是徬徨無助的新移民。這樣的幫忙,是政府所不能提供的。我雖然不認識這位熱心人,但為他的誠意和愛心,深受感動,心生敬重。
社會上有心助人者不少,但如何幫忙,是否收到實效,是否社會所需,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