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好2013文憑試系列二之一
轉眼間,第二屆通識教育科文憑試將至,相信大部分應屆考生也陸續考完校內模擬試,全力迎接挑戰。筆者在未來兩期專欄會從最新練習卷的內容、概念性知識、技巧題型及議題四方面,簡述考生可怎樣溫習通識科及應付文憑試。今期會率先探討內容和概念性知識兩方面。
第二屆練習卷推出至今,不論考評局、坊間通識學會或資深前線老師都相繼提出精闢詳細的分析及見解,同學不難上網便搜尋相關新聞。筆者在此提出小小補充。
吹水再強 也須墨水
首先,審題乃重中之重。考試時要特別留意「關鍵字」,經常提醒自己必須扣題,並作闡釋。考評的其中一個重點是考核學生有否回應題目的關鍵字。其實,每道題目都有若干關鍵字,要求同學要深入回應;而要「緊扣」關鍵字(通常為概念名詞),便要做到「準則化」、將其「具體化」,以展示對題目概念有充分認識及說明。審題留意關鍵字,有時甚至要洞察設題陷阱,繼而逐一避開或擊破。事實上,相信同學對這個要求一點也不陌生,因為老師在解題時必再三叮囑要時刻「扣題」。若對「生活素質」、「經濟全球化」等關鍵概念作出試前溫習,便能詳解其特徵或影響,引用資深通識科老師黃家樑的一句:「縱然有再強的『吹水』能力,沒有『墨水』也是枉然。」可見通識科必須溫習,但此道理只有極少同學明白,不少人仍認為不知怎樣溫習,或不需要溫習,甚至溫習成效太低而不值得溫習,最後成績只能徘徊在2級至3級,難以摘星。
另外,回答長問題時,筆者建議同學識別關鍵字後,再用1分鐘至2分鐘將其具體化、準則化,時刻提醒自己要「扣題」、要「闡釋」。
社會脈絡知識 難在短期累積
從概念性知識角度去看怎樣應付文憑試,同學在2年半的通識學習生涯裡,課本、工作紙及概念表都能在溫習上發揮很大幫助。筆者早前的文章也提到掌握六大單元的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及社會脈絡知識(Contextual Knowledge),並懂得如何靈活運用,就等於掌握通識科命脈。社會脈絡知識意指社會常識或社會時事例子。對於應屆文憑試考生,現在才開始累積社會脈絡知識,似乎為時已晚。相反,概念性知識的基本認識似乎還可在僅餘時間裡挑燈夜讀,再加以靈活應用,相信必大有裨益;不過,萬不能生吞活剝、死記硬背,而是重理解、重探究、重應用。
若同學發現書本資料太多,不知從何入手,或時間太緊迫,其實坊間某些溫習筆記、考試攻略、通識秘笈天書等,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但要注意這些天書並非校本課程,部分概念知識可能並無教授,同學閱讀時易變成「自行學習新的知識」而非「重溫知識」。
另外,一些答題和思考技巧、框架或題型也許與老師教授的在字眼上、名稱上甚至本質上有別,同學容易產生混亂,需要額外時間去重新整理或消化。筆者認為,在最後衝刺時刻,實在值得小心注意。但整體而言,這些天書也有幫助,尤其同學能重新溫習概念性知識。(待續)
預告: 「考好2013文憑試系列二之二」將於8/4(星期一)刊登。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