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界訴求:學校非萬能 育才也靠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學校是作育英才的地方,但過程中也極需要家庭的參與和配合。資料圖片

 有研究指出,家庭背景(如社經地位)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可能要遠大於學校對其產生的影響。然而,高效能的學校能使學生的進步大過他入學時所預期取得的進步。另外,教育政策、教改項目、校園文化、師生關係、課程程度、評估方式和學校改進等因素,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就學校內部因素而言,當中涉及教與學、課程、教學資源和學校文化等項目。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1.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1970年代已開始支援普通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隨後,在1997年9月更配合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提倡,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目的是提升本港融合教育的素質。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所有學生、教師、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甚至欣賞差異的可貴,從而成為推動個人成長、建構和諧社會的動力。面對所有課堂內的個別差異,教師已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法來教導全班學生,亦不能要求學生達到劃一的學習水平。學校必須透過各方面的調適,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智能。

 需消除的障礙包括態度方面(如教師、學生對殘疾人士歧視、放棄或抱著偏低的期望)、設施方面(如學校設施未能方便學生的活動和學習)和機會方面(如沒有提供足夠機會給學生參與校內的各種活動)。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亦有不少強項,我們應發掘他們的強項,並把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作為協作學習的基礎,創造一個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之間能見證彼此的長處,從而互相尊重和互相欣賞。 ■資料來源:教育局:《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

【資料B】

 我們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普通學校方面,教育局已開展新一輪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課程,並逐步擴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預期在2016至2017學年覆蓋全港公營中、小學。為加強支援,教育局會由2013至2014學年開始,將每所學校可得的學習支援津貼上限由每年100萬港元提升至150萬港元。另外,教育局會與不同界別合作,研發多元化教學資源,協助學校提升有關學生的學習成效。我們亦會加強宣傳及發放資訊,推動社會共融。在特殊學校方面,除繼續改善校舍和設施,我們會為資助特殊學校提供一筆過撥款作購置輔助技術器材之用,以促進有較嚴重或多重殘障的學生的有效學習。 ■資料來源:梁振英:《二零一三年施政報告》

想一想:

a. 你認為在中學推行融合教育,可能會對同班同學的學習成效帶來甚麼影響?指出及解釋兩個影響。

b. 有人說:「在香港的學校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並不可行。」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試加以解釋。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

 優良師資是提升教育素質的關鍵。我建議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4億8千萬港元,設立獎學金,資助本地傑出學生入讀海外知名大學的學位或師資培訓課程。我預計獎學金每年約有20個名額,獲頒獎學金的同學須承諾在畢業後回港擔任教師,服務時間相等於他們受資助的年期,但不少於兩年。 ■資料來源:曾俊華:《二零一三至一四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

【資料B】

 《財政預算案》建議增設獎學金資助本港尖子升讀海外頂尖大學,被教育界質疑成效。新增獎學金屬先導計劃,將優先考慮修讀英文及幼稚園教育的學生,令人質疑為何不能讓尖子按興趣選讀課程;受惠人數少,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於本地師資培訓課程;政府重視「精英教育」,卻漠視增加資助大學學位和15年免費教育等訴求。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指出及解釋政府資助本港傑出學生入讀海外知名大學的學位或師資培訓課程的兩個原因。

b. 有人說:「港府過分重視『精英教育』,只會進一步削弱年輕人的社會流動機會。」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3.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會逐步加入校本評核元素。校本評核會在學校進行,並由課任教師評分,分數計算入學生的公開評核成績內。校本評核能:

•把評核範圍擴展至一次性紙筆考試未能有效考核到的學習重點;

•減少對公開考試成績的依賴(公開考試成績易受不同客觀條件限制,若由熟悉學生的課任教師,根據學生在較長時段內的表現進行評核,更能全面反映考生的真正能力);

•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影響(校本評核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有關課業、活動,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資料來源: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新學制手冊》

【資料B】

 根據教育團體的調查發現,七成半教師(包括校長、科主任及科任教師)認為,擱置「9個延遲推行校本評核的科目*」最能配合校情及照顧學生需要。一成半教師認為應讓學校自決是否推行校本評核。在「已推行校本評核的12個科目#」方面,四成三教師認為,按科評估是否擱置推行校本評核,最能配合校情及照顧學生需要。另外,有三成四教師表示,應進一步精簡校本評核,包括刪減課程內容及減少呈分次數。兩成教師表示應讓學校自決是否推行校本評核。

 在新學制的要求下,核心科目除數學科外,中文、英文及通識教育科均需進行校本評核。假若2個至3個選修科目亦有校本評核要求,即每名學生需同時應付5科至6科的校本評核。三成三教師認為,學生最多能承受2科校本評核;認為最多能承受3科的佔26%;而表示學生能承受4科的百分比大幅減至8%;只有5%教師認為學生能承受5科或以上的校本評核。結果反映在教師心目中,目前文憑試考生需要應付的校本評核數目已嚴重超出負荷。

註:*「9個延遲推行校本評核的科目」:中國文學、英語文學、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技與生活、音樂。

  #「已推行校本評核的12個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通識教育、生物、化學、物理、綜合科學、中國歷史、歷史、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想一想:

a. 根據你的觀察和個人經驗,你認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有哪兩門科目最值得保留校本評核?試舉出及加以解釋。

b. 參考以上資料,試評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校本評核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試舉出3項,並加以解釋。

|結|語|

 香港教育局在普通學校推行「融合教育」,自然有其理想的目標。然而,在普及教育制度下,要處理學生的個別差異,卻是教師所要面對的最大難關。要處理學生的個別差異,意味要減少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還要令學生建立、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動機和學習模式。事實上,學校教育只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其中一環,學校也無力改變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的其他因素(如家庭教育、社會文化)。

概念鏈接:何謂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Universal Education)意指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適齡學生都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藉此為社會培育人才,推動經濟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小知識:特殊教育學生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不能從為其他同齡學生而設的課程中充分獲益,或在普通學校環境下未能獲得充分照顧。只要具備以下其中一種或多種特徵,便可被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聽覺弱能;

•視覺弱能;

•身體弱能;

•弱智;

•適應有困難;

•學習有困難。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鄭慕智倡尖子獎學金不限海外》,香港《文匯報》,2013-03-11,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11/ED1303110028.htm

2.《融合教育「學習支援津貼」正面睇》,香港《文匯報》,2013-03-04,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04/PL1303040005.htm

3.《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校本評核簡介》,香港考評局,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Media/Leaflets/SBA_pamphlet_C_web.pdf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教界訴求:學校非萬能 育才也靠家 (2013-03-19)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特首預選爭議 (2013-03-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朝鮮局勢緊張 (2013-03-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告別「鐵老大」 (2013-03-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銅記」迷霧 (2013-03-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馬肉風波 (2013-03-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越軌惡果 (2013-03-18) (圖)
通識把脈:提建議三要點─符實情 針對性 多角度 (2013-03-18)
「國教」之爭:國民心慌慌 教育路漫漫 (2013-03-18) (圖)
概念圖:國民教育 (2013-03-18) (圖)
科技缺陷:手機功能百變 忽忘生活微變 (2013-03-12) (圖)
概念圖:手機 (2013-03-12)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石油外交變數 (2013-03-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客簬瞍Y (2013-03-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愛滋曙光 (2013-03-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兩岸人才交流 (2013-03-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治沙新術 (2013-03-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離婚勿死忍 (2013-03-11)
通識把脈:多快好省─IES指導總路線 (2013-03-11)
飲食潮流:環保健康有爭議 食品有機或投機? (2013-03-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