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我從香港到華僑大學已經兩個學期了。記得當初我曾在華僑大學與廈門大學之間掙扎,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華大的一切,對一直在香港成長的我而言,充滿了新奇、期待和挑戰性。在這裡,我找到奮鬥的目標和動力,找到了成長的機會,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一開始,我的普通話實在不好,和別人聊天時常鬧笑話,我會講「廖」說成「尿」、將「被逼」說成「卑鄙」……即使上星期我在校園裡買東西,老闆也還問我是不是一個人來泉州旅遊,令我哭笑不得。我明白在這裡要入鄉隨俗,說普通話、寫簡體字是不能避免的。於是我像以前學英語一樣,實行多聽、多說、多讀和多寫,多管齊下學好普通話和簡體字。
每天練習 克服恐懼
現在我每天聽普通話歌曲及新聞。認真聽清每個字的發音,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例如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主持人高水準的普通話就非常值得學習。另一方面,我正努力克服對說普通話的恐懼,常跟內地同學聊天,即使是和港生談話,也會盡量說普通話。
在多讀方面,大學的課本絕大部分都是簡體字,且宿舍每天都會有免費報紙派發,如今的我基本上看懂大部分的簡體字,再加上每天晚上都會用簡體字寫一篇日記,記錄在內地每天的點點滴滴,這些「訓練」令我對簡體字的掌握愈來愈好。語言是一個文化中最表面也是最深層的東西,通過學習普通話及簡體字,我希望能更全面地「讀懂」當代中國社會。
互相扶持 倍感溫暖
每當遇到學習和生活困難時,內地的同學給予我支持和幫助,這讓我感到溫暖,也激發了自己的努力。特別是不少同學都於各省份名列前茅,他們除了學業成績出眾外,在其他領域也有突出表現,同時他們也是一群親切愛玩的年輕人。他們體貼地告訴我如何適應內地生活,教我正確的普通話發音。此外,他們又教我各地方言,同時又跟我學習廣東話,時間總在一片歡樂中流逝。當然,在華大的香港師兄師姐亦幫了我很多,讓我從不感到孤單或徬徨。
我的華大生活展開了,讀書、組織工作和活動的時間都需要好好分配,但這種生活雖忙碌但很有意義。當我投身其中時,更有濃濃的滿足感。也許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勉勵,也許是自己渴望成長,讓我有了這樣享受忙碌的動力。最後,期望自己的學業、獨立和溝通能力等會有一定提升。在華大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地方不是距離,文化不是差異。
■華僑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六班12級 楊昇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