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遙望帝京三千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遊武昌楚望台

張衍榮

 「登臨縱目,正故國晚秋……」遊楚望台那天,雖非「晚秋」,卻彷彿走近那個長達270年的封建王朝,王安石的名詞《桂枝香.金陵懷古》不期湧上心頭,詩人感慨萬端,一言難盡,「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一代名相並非神仙,這裡的「六朝舊事」自然不含「大明」。但是,歷史的重演,誰又能說全然超乎其外呢?嗟夫,270年何其漫長!而緘默的楚望台卻見證了這段由盛而衰,最終走向滅亡的歷史。

 楚望台位於武昌梅家山,也即今日之「起義門」左側的山崗上。

 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進軍武昌,追剿陳友瓊殘部時曾駐蹕於此。陳理(陳友瓊次子)兵敗率部投降之日,朱元璋聞報喜得第六子。打了勝仗又得兒子,自然高興無比,朱元璋說:「子長,以楚封之」。朱元璋稱帝後,於洪武三年(1370年)兌現諾言,在其首次進行的封王建藩中,封這個娃兒(朱楨)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已然成年的朱楨就藩武昌,在梅亭山(即今日梅家山)樹立「御制分封碑」,銘刻碑文,記載封王之事,並為之特建「封建亭」。

 不言而喻,高調樹起「分封碑」除了感激皇恩浩蕩外,無疑還有它的弦外之音:在明爭暗鬥,處處暗藏殺機的皇室裡,朱楨要不要弄張護身符來罩在自己身上?進而要不要借它韜光養晦,表明自己當個楚王就已經很知足了,並無其他想法,更無覬覦大位的野心?

 朱楨常在此徘徊,遙望帝京,懷念孩童時代在金陵的那段美好時光,既有對父皇之恩的感念,也有始終難以釋懷的困惑:將自己封在遠離帝京的「楚國」,究竟是父皇的刻意庇護呢,還是聖心冷落,暗中邊緣化?父皇早已年過半百,戎馬一生,眼看盛年不再,而諸王(皇子們)莫不虎視眈眈……於是,這個小六子在「封建亭」之外又築起一座「楚望台」。

 遙望帝京三千里,不難想見,朱楨的心情該是何等地複雜!

 來到楚望台,首先見到的是半山坡上的一塊巨石碑。它自然天成,昂首聳立。也不知何人匠心獨運,遠遠望去,此碑彷彿當年朝中大臣緊抱胸前的笏板。這種簡單的寫意變形,令我不禁為之一哂,曾幾何時,安徽農婦不識貨,竟將祖上的寶貝拿來當了豬食板!這種「文化的搞笑」,雖非刻意所為,卻無形中嘲弄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封建統治者。巨石碑正面,有文化部原部長孫家正題寫的「楚望台」三個鮮紅大字,字體俊逸瀟灑,賞心悅目,可見功底不凡,與當今那種一無章法二無意境三無功底,令人作嘔的「三無官員體」不可同日而語。巨石碑背面,鐫刻著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嚴昌洪撰寫的歷史考證資料《楚望台》。

 巨石碑之後是陡峭的青石台階,拾級而上,便來到「封建亭」。此亭重簷八角,狀如電視劇裡張國立常戴的那種滿清皇冠,由8根立柱支撐著,看上去既灑脫不羈,又威風凜凜。亭內立著高約丈許的御制分封碑,不少遊客都在饒有興味地翹首觀看,有的還喃喃自語,似乎不將那碑文研究個透徹決不罷休。只可惜石碑不能言,否則,270年風雨滄桑,該是一個信息何等豐富的論壇?

 眼前的情景著實讓我感嘆不已。自古以來中國布衣皆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這種彌足珍貴的情結早已融入華夏民族的靈魂深處,江湖鄉野,市井坊間,幾乎隨處可見,莫不可歌可泣。由是,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篇報道,說是一個省部級幹部培訓班上,老師要講興亡,學生卻想聽權謀。儘管「權謀」被美其名曰「管理」,可學生們的那點心思,如何瞞得過洞若觀火的先生?毋庸諱言,這便是歷史長河某個節點上的國情,也由此可見官民差異之一斑。

 「封建亭」周圍,遍佈石碑。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以中國黑、萬年青、漢白玉、印度紅花崗石為主,造型天然,全無雕飾,安放成趣,形成一座奇異的景觀石碑林。碑文選用歷史資料,多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現、當代海內外名人手筆,內容簡短,形式多樣,風格迥異,可謂百花齊放;詩詞歌賦,豪言佳句,詠嘆興亡,感慨滄桑,盡是壯懷激烈之作。我特地留意了一下,沒有發現專寫「大明」的。相反,為辛亥革命,為武昌起義題詠的卻比比皆是。這固然與碑林的建造主旨有關,甚至還可以說難脫跟風之嫌,但大江東去,「六朝舊事隨流水」,誰又能說推翻專制,嚮往民主不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呢?

 碑林書法字如其人,性格突出,極具觀賞性,而碑林之後則是「楚望台軍械庫」舊址。

 清末,湖北新軍在此設立軍械庫,時存大炮124門、步槍5.9萬支,為全國乃至遠東最大軍械庫。1911年10月10日夜,革命黨人在楚望台以北一千餘米的駐地(工程營)打響首義第一槍,隨後迅速佔領此處,楚望台因此成為起義軍佔領的第一個目標,後各路起義軍集結於此,一時間成了起義軍的大本營。起義軍在此補充彈藥後,向湖廣總督署、張彪的第八鎮司令部發起進攻……

 百年前揚子江畔的那場硝煙早已散去,軍械庫原址也隨之無存,人們今天看到的,不過遺址上所立的一個文物保護標誌而已。

 軍械庫遺址以西,是一座當代大型群雕——「首義烽火」。它是專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而創作的。群雕長25米,高6米,寬3.5米,採用現代立體構成與寫實的手法,鏤雕與浮雕相結合,既有栩栩如生的起義軍將士,也有「中和門」(今「起義門」)、保安街等古老城垣與市井,夜幕中樹影婆娑,犬吠聲聲……觀賞它猶如穿過時空隧道身臨其境。作品匠心獨具,手法高超,視覺穿透,無聲交響,將起義前那異常緊張的氣氛渲染得令人喘不過氣來,如此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令人嘆為觀止。

 氣勢磅礡的群雕南面,是連接起義門的一段古城牆。這段城牆雖是後世修復之物,但古風猶存,古韻仍在,值得玩味的地方並非滄海桑田,而是它的堅不可摧和不堪一擊。城牆的東頭,垛口、煙台、了望孔等一應俱全,牆體似乎牢不可破,而西端盡頭(起義門以西)則斷垣殘壁,傾倒頹廢,明顯的弱不禁風。魯迅先生詩云: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從秦始皇起,很多「人主」都曾忙不迭地高築牆,可是,那所謂固若金湯的城牆都擋住了誰呢?從不斷變幻的大王旗看,任誰都沒有阻擋得住。別說歷史潮流、人心背向、社會發展這些自然規律它阻擋不住,即便是李自成造反、吳三桂揖盜這類楚望台見證過的小小浪花它都徒喚奈何哩。

 四面環顧,呵呵,楚望台真可謂故國遙望台,歷史風雲台,興亡見證台矣!

相關新聞
百家廊:遙望帝京三千里 (圖)
翠袖乾坤:愛上它就是好氣味
海闊天空:為藝術而來的意外收穫
琴台客聚:真的「行得越快,死得越快」?
杜亦有道:爛仔交
隨想國:生命中的重
獨家風景:橡皮鴨的啟示
從SP-Arte到Art Basel 盤點巴西藝術 (圖)
旅人手記:運送沉香的山路──乾隆古道行 (圖)
一曲遒勁《紅拂女》 (圖)
萬象靈犀:蒼山八百 崖如杵臼 —中外杵臼文化巡禮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