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舒婷的《船》,意喻造物弄人,儘管是一段兩相情願深沉的愛情,因為人為或客觀環境的阻隔,使這段愛情如擱淺的船,無奈的夭折。
正如詩人的詰問:「難道真摯的愛/將隨著船板一起腐爛/難道飛翔的靈魂/將終身監禁在自由的門檻。」
詩人為這個擱淺的愛情發出不平鳴,餘音嬝嬝。
舒婷雖被稱為朦朧派詩人,其實她的詩一點也不朦朧,特別早期的詩,明亮可喜。
後來的詩風曾略有改變,從早期的鮮明的文字,漸次進入含蓄。從她之後寫的《會唱歌的鳶尾花》可見一斑。
這是一首童詩,共有十六段。茲擇最後一段:
你的位置
在那旗幟下
理想使痛苦光輝
這是我囑託橄欖樹
留給你的
最後一句話
和鴿子一起來找我吧
在早晨來找我
你會從人們的愛情裏
找到我
找到你的
會唱歌的鳶尾花
曾讀到她的一首新作《送友出國》,便十分清新感人,如最末的兩句,便有言淺意遠之概了:
汽笛,在空蕩蕩的心中穿織鄉愁,
家鄉水緩緩從指間流過。
……
不相信分離
不相信遺忘
不相信虎視眈眈的陰影
依舊蹲伏暗角
只要有一刻是自由的
就讓這一刻圓滿吧。
這是多麼恣情、深情的愛情啊。
舒婷擅寫愛情詩,她的《致橡樹》,傾倒了千千萬萬的年輕讀者。
她這次送給我的《舒婷文集》第一卷《舒婷詩》,也是以《致橡樹》開首的一段,以為代序,放在扉頁上。相信她自己也認為這是她的得意之作。茲摘如下: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致橡樹》,除了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還採用了形象的重疊和豐富的層次,令人產生言近旨遠的感覺。詩人把所愛的人比為高大的橡樹,把自己比作燃燒的紅棉,她既「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也「絕不學癡情的鳥兒」,而是作為樹的形象與愛人站在一起,當橡樹伸出像力、像劍、像蜜的鐵杆,作為紅棉的她,也將自豪地舉起「英勇的火炬」。 (《說舒婷》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