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鄭治祖)現時每年兩會,來自法律界的全國政協香港委員都會把握機會,與內地與法律有關的部門進行溝通和交流,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與原任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的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座談,彼此經常就《基本法》問題交換意見。資深大律師、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廖長城形容,這些密切的交流對處理好涉及《基本法》等法律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內地、香港、台灣、澳門雖然分別採用4種不同的法律體制,不過兩岸四地近年在法律方面的交流仍不斷增加。廖長城更是在較早時期便積極推動兩岸四地法律交流的一員,於2004年創辦香港法律論壇,論壇更於去年邀請到兩岸四地的法律界代表齊聚一堂,就越趨頻密的兩岸四地法律合作分享經驗、促進互動。
他指出,過去數年都與中國法學會合作先後舉辦內地與香港法律論壇,及內地、香港與澳門法律論壇,去年這個論壇再進一步加入台灣,擴大到兩岸四地的層面,更邀請到前台灣政府「法務部部長」出席。
辦論壇討論前海橫琴
他們在論壇中主要是討論當下的熱門法律問題,包括知識產權協作,勞動法,消費者權益,其中食品安全更因內地高度關注,而成為連續兩年均採用的主題。「今年輪到澳門10月舉辦這個論壇,討論經濟特區中的特區的法律體制問題,這對正在發展的前海、橫琴及南沙區發展相信會有很大幫助」。
2004年,廖長城與廖長江、馮華健、黃英豪等知名法律界人士共同成立香港法律論壇,亦正沿於他們想更好推動社會各界對法制認識。他坦言,對於許多社會問題,大家多是以政治團體的角度去考慮這些問題,香港法律論壇正是希望以非政治團體的角度,就社會各方面的法律問題,特別是涉及《基本法》問題發表意見,讓法律界有個發聲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