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羅黎輝。 記者何凡 攝
文史工作者在會上各抒己見,結合各自工作體會,展開一場探索新方法、開拓新思路的頭腦風暴。多位與會者向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表示,新一屆政協文史工作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氣象。而創新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的工作聯動機制,能充分發揮政協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
解放思想 文史先行
遼寧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張鳳羽說,把文史資料工作納入文化工作範疇後,目前該委員會聯繫三個哲學社科、文化藝術和新聞出版界別,拓展了工作領域與空間,可協調的力量更強。省內已有三個市政協效仿省政協的做法。
北京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吳世民認為,政協文史工作要樹立大文史、地區文史的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文史工作也要為現實服務,體現出更大價值,比如在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推動社會工作等方面,文史可先行。
徵志願者 「搶救」史料
探索機制創新,亦是政協文史工作者深入探討的話題。杭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倪素濃向記者表示,當地政協文史委已創建五大工作機制:包括文史工作縱橫溝通聯動機制;「三親」史料徵集志願者隊伍機制;以課題為載體的杭州哲學社會科學招標機制;與國字號協會的合作機制;規劃引導機制。
倪素濃說,為克服文史工作存在的人手緊缺、徵編力量單薄等難題,建立了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文史資料搶救志願者隊伍,對「三親」史料口述人一對一錄音採訪,再整理成史料,效果良好。《抗美援朝親歷記》一書稿件,便是藉此形式徵集而來的。長春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邢文也表示:「口述史是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一大特色。長春現有5000餘名老幹部,平均年齡超過80歲了,我們要『搶救』這些珍貴的史料見證人。」
製電子書 推網絡化
而關於文史資料的產成品形式方面,多位與會者均對加快推進文史資料的數字化、網絡化有共識。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羅黎輝建議,由全國政協文史委牽頭,協調各方力量,推動建設網上文史館。他說:「文史資料是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當前民眾的閱讀方式和習慣已發生變化,要真正實現文史資料育人的作用,需創建網上文史館。」
邢文建議將已出版的政協文史資料製成電子版書籍,充分展現其價值。張鳳羽也表示,當前是信息海量的網絡時代,宜考慮盡快實現文史資料網絡化。遼寧正為網站建立文史資料館做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在幾年內把省內各級政協文史資料錄入電子文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