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智經提出9個可行建議,希望商界打破傳統的扶貧模式。香港文匯報記者鄭治祖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商界一直積極參與扶貧工作,但其角色卻一直未受重視。智經研究中心昨日發表的「商界扶貧」研究報告指,商界的傳統扶貧模式未能充分發揮優勢,並提出教育、就業、意識3方面共9項具體建議,包括由商界傑出人士專任青少年的「人生導師」;商場撥出空間,以短期免租形式讓受助群組累積營商經驗,及為有天賦的年輕人提供獎學金及生活津貼等。研究召集人、智經研究中心副主席劉鳴煒表示,商界應打破傳統,善用其資源、網絡、知識和經驗,參與扶貧工作。
智經研究中心昨日發表商界扶貧研究報告。劉鳴煒在記者會上指出,商界傳統的扶貧模式,未能充分發揮商界優勢,應該打破傳統,善用商界的資源、網絡、知識和經驗參與扶貧工作,並提出9個可行建議,循教育、就業、意識建立3個層面,主力協助在職貧窮家庭、清貧學生、邊緣青年、更生人士、單親家庭、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人士7個群組。
循商界選才 任青年導師
在教育層面方面,智經建議由商界傑出人士擔任青少年的「人生導師」,從小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提升競爭力,或由從事人力資源的商界高層面指導面試技巧。此外,研究又建議企業為低收入員工子女提供在學子女獎學金、課外閱讀獎勵計劃,鼓勵員工子女求學及培養閱讀習慣。
短免租開舖 積營商經驗
在就業層面方面,報告提議商場撥出空間設置「Pop-up」商舖,以短期免租形式租予目標群組,讓他們嘗試創業,累積經驗。其他建議還包括向清貧、學習成績普通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鼓勵他們向上流動。
供獎學金津貼 助入藝術學園
在意識建立層面方面,劉鳴煒表示,企業可以考慮向擁有藝術天賦的年輕人提供獎學金及生活津貼,資助他們入讀藝術學園,鼓勵積極表現自我的活動,又提議商戶因應其業務性質提供免費服務,例如髮廊為低收入人士免費剪髮,在社會上建立正面價值觀及互助精神。
智經研究中心主席李國棟表示,香港的貧窮問題一定程度上源於經濟結構轉型,及社會政策的局限。智經支持政府、公民社會和商界三方合作的模式,商界充分利用人脈網絡、資源及行業信息,協助解決貧窮問題,以維持香港競爭力。
促設嘉許制 表彰扶貧者
智經並建議設立一個新的嘉許制度,表彰在扶貧工作上作出不同程度貢獻的商界人士。香港特區政府在不同場合對商界參與扶貧工作予以肯定,將有助激勵商界,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大扶貧的力度,而媒體正面的報道及稅務優惠也有助鼓勵更多企業積極參與扶貧工作,而比傳統捐款更有效的扶貧方式是建立可持續的雙贏機制,讓企業與受助人雙方都能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