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經濟復甦的態勢逐漸明朗,越來越多原本打算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又開始流回美國市場。而日經指數近期出現的罕見暴跌,或許是對美聯儲QE政策退出預期的強烈反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新興市場的國家在面臨資金撤離的同時,還要兼顧本國資產價格下跌、經常賬赤字等一系列問題。
有人說此時的中國經濟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時面臨的困難還要嚴重。對於這個觀點,筆者是認同的。的確,此時的中國經濟面臨著很多重大問題,尤其是社會融資總量規模增長過快、信貸增長過快,通脹率、房價居高不下、貧富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的生活處境可以感受得到,企業的生存環境可以想像得到。
自從美國《福布斯》雜誌發佈我國的「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名以來,社會公眾對稅收負擔的關注度就在不斷的提高。無論是與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休戚相關的營業稅、增值稅,還是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個人所得稅。尤其是近兩年以來,社會公眾對降低稅負的呼聲愈來愈強烈。
筆者認為,當下政府相關管理層最緊急的調控手段就應該是結構性減稅。通過調整稅種,有選擇地消減企業和個人的稅收水平,為市場主體和居民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通過優化稅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體現社會公平與效率原則,間接地控制了兩極分化的進一步加深。
在各項稅種中,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是所得稅。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5,820.24億元(人民幣,下同),個人所得稅收入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5.8%。2012年企業所得稅收入19,654億元,比上年增長17.2%,扣除上下年企業所得稅退稅因素後增長12.8%。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個人所得稅仍有很大的下調空間,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政策下,中小企業不應作為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
既然低稅收比率可以引來較高的要素收益率,從而提高總產出水平。降低宏觀稅率能發揮稅收的刺激作用,提高資源使用的整體效率。筆者認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國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總目標應是降低稅負,讓利於民,真正要為企業和個人減輕稅負壓力,使社會福利最大化,並且提高資源使用的整體效益。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