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華大生活半年多,作者已將校園裡的捷徑發掘得一清二楚了。作者供圖
來內地升學是一條不一樣的讀書途徑。有很多未能在港升大學的中學同學,通常會選擇其他大專課程,而本人則因其他理由選擇到內地。當初來到讀書,的確有很多不適應之處,尤其是在語言方面,畢竟自己已在香港讀書、生活多年。
毋須軍訓 倖免於難
開初來到這裡,幾乎全都是陌生的面孔,唯一熟悉的就是和我一起來的中學同學,幸好從下飛機那一刻起,校裡的香港師兄姐很照顧我們。他們帶我們從廈門到泉州校區、登記註冊、熟悉校園,耐心地解答我們像「問題少年」般提出的種種問題,讓我們對這所大學和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有更深入的認識。
學校優待我們境外生,不用我們參與軍訓,要不然,一向在香港「身嬌肉貴」、「養尊處優」的我們可能在第一個星期就倒下。在不用軍訓的期間,我們參與了學校各個講座,讓我們對這裡的生活、教學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買飯變乞食 勁尷尬
來到學校後,各種文化差異,不論在語言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切切實實地體現出來。例如,初來乍到的我們去飯堂吃飯,我們先去買飯,我不知道該怎麼跟那個叔叔說,就站在櫥窗前面躊躇了一下,他就問我:「你要甚麼?」我說:「我要飯。」他好像聽不清楚,我再多說了一遍「我要飯」,他就盛了給我,本來相安無事的,可是站在旁邊的同學一直笑著重複我的話,「我要飯、我要飯……」過了一會兒我才意識到是甚麼意思,在內地,「要飯」指的是向人乞求飯食或其他施捨,那個叔叔也聽到了,我們相視而笑,而我的笑中也帶著幾分尷尬……有了那一次尷尬的經驗後,每次買飯我就懂得並牢牢記著說:「要幾毫的飯。」
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半年多了,一切變得漸漸習慣。起初,我幾乎每天都迷路,到了夜晚更加完全認不得路,要不停亂繞才能到目的地,10分鐘的路程要走成20分鐘;可是現在,就算沒有絲毫燈光,我也可以輕鬆到達目的地,因為校園裡的捷徑都被我們發掘得一清二楚了。 ■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工商管理系港生危雪瑩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