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湯禎兆
作者:法月綸太郎
譯者:黃心寧、郭清華
出版:皇冠
人才輩出的京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先後由此冒起的有綾行人(長男)、法月綸太郎(次男)及我孫子武丸(三男),三人均屬日本新本格派推理的重要人物,而次男法月綸太郎自出道後已備受注目。他以青春推理《密閉教室》(1988)登場,其後的《雪密室》(1989)則回歸古典敘述詭計的風格,接著的《誰彼》(1989)再改為集複雜怪奇的邏輯難題之設定,首三作已充分看出他不甘墨守成規的視野胸襟。事實上,他在《一的悲劇》(1991)的後記,也曾認真就風格屢變的特色作出自省,然後堂而皇之回應是因為覺得自己風格尚未成熟,於是透過從震撼自己的傑作出發,以模仿及試誤的方式,去磨練自己的作家之路。我對此深感佩服,因為不少「作家」其實均羞於坦陳個人的寫作淵源,彷彿一提參考就是低手所為。眾所周知,法月綸太郎對美國推理小說大師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推崇備至,甚至在小說中不斷重複昆恩的設定(《雪密室》中開始如昆恩般,採用與作家同名的偵探角色設定,於是展開了漫長的「法月綸太郎偵探」系列),後來更針對昆恩在推理小說中提出的疑問,加以在創作上作反思回應。
血與復仇的三部曲
個人較感興趣的,是法月綸太郎另一組的三部曲,即《為了賴子》(1990)、《一的悲劇》及《又見赤紅的惡夢》(1992),三者不約而同環繞親子悲劇而生,與流行日劇及電影鍾情的推理格局元素可謂不謀而合。
小說從西村悠史的手記出發,發展下來披露出當中的二元構造,當中包含了悠史向世間所作的虛構告白的設定在內。當讀者捧讀下去,才發現一切原來是家庭悲劇。悠史的女兒賴子年幼時捲入交通意外中,母親繪子為救女兒,落得半身不遂的下場。自始之後,悠史一直不肯原諒賴子。長大後,賴子明白到父親不肯對她敞開心扉的原因,於是嘗試代替母親,利用自己的肉體去誘惑父親以作補償。當然小說表面上的謎團是賴子被殺,懷疑是中學老師的所為,而校方為了壓下醜聞,透過政治家向警方施壓,而悠史在不服氣之下,便展開私下的偵緝過程。但整體而言,小說誘人的正是背後的家庭悲劇瓜葛。是的,那種肉體上代母報父的構思,大家不難勾起後來東野圭吾的《秘密》(1998)印象,當然於此不過為點到即止的設定,到東野手上便成為大造文章的關鍵焦點了。事實上,小說中也借偵探綸太郎的角度,暗地裡提出一切會否都是臥病在床的母親繪子所操控的結果……。
至於《一的悲劇》中的家庭悲劇更加令人痛心,山倉史郎的妻子和美早年流產,後來收養了茂,但暗地裡卻留意到此乃丈夫與護士路子的私生子,心底泛起自己的流產不知是否兩人蓄意所為的怨念,由是決定進行復仇計劃。和美在設定不在場證據的過程中,利用史郎驅車去交贖金之際,其實早已把孩子的屍體放在車尾廂內從而運走。巽晶章在〈法月綸太郎論〉就此有精準的分析,認為車尾廂就是子宮的暗示,收藏屍體在內而驅車疾走的丈夫,正是「流產」的象徵表現。和美正在進行一石二鳥的報復遊戲,一方面借丈夫的愚昧來為自己製造不在場證明(和美由報案開始一直足不出戶,但孩子的屍體已被運送至遠方棄屍),同時又可以象徵性地讓丈夫感受自己的「流產」之痛,可說是一次完美的復仇計劃。
由家庭羈絆出發所營構出來的推理小說,某程度可說是日本目前最受歡迎的類型範疇。試想想東野圭吾一眾甚受歡迎的作品,如較近期的《麒麟之翼》、《新參者》及《紅手指》等,無一不以此為本。法月綸太郎其實可說早得風氣之先,但相對而言他較為惜墨如金,踏入零零年代後往往相隔數年才有一本新作推出。最諷刺的是出版社一直想把《一的悲劇》、《二的悲劇》(1994)及《三的悲劇》組成系列再隆重包裝推出,可惜《三的悲劇》一直只聞樓梯響,最終唯有解體分拆推出市場。寫作歷程有時候也甚受起伏時機所左右,東野圭吾把家族的血與復仇式故事發揚光大,奠定其暢銷王者的寶座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