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炎夏有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李子。 網上圖片

青 絲

 人於盛暑,不勝溽熱,對清涼可口的食物也更為鍾情。魏晉士人的消夏祛暑方式,是列坐水榭之旁,彈絲品竹,觀荷吟詩,另把瓜、李浸泡在冰涼的泉水中,乘興取食,不僅味道清涼甘冽,亦富於風韻,令人心暢神怡。曹丕在寫給友人吳質的信裡,憶及昔年交遊,就有「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的名句。炎夏食李,經此傳播,也成為了廣傳後世的一大宜夏樂事。

 李子是很講究產地的果物,對氣候、風土的要求極高,即使是上佳名種,移植到了他處,也常有橘化為枳的現象,結出來的果實會又苦又澀,酸得扎嘴。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園有佳李,擔心別人引種,每次賣李子都要在果上鑽洞,破壞核仁,以免他人獲得種子。此舉其實純屬多餘,嶺南的南華李、江南的檇李,都是名滿天下的佳種,但別地都無引種成功的例子,最為常見的還是隨意栽植、味道酸澀而無人採摘的苦李。王戎因此留下鄙吝的千古罵名,也是活該。

 每年最早上市的是一種青李,色澤青郁,鮮潤如翠竹。這種早市李子,很多人會買來泡酒,因其果肉緊致,酸中帶脆,用來泡酒,味極清香甘冽。不似其它品種的李子,肉富漿質,泡酒極易渾濁,不僅酒色粗惡,有失觀瞻,酒味也是淡而不釅,難以討喜。泡李子酒,時間的拿捏須得精當,若是泡過了頭,酒就會失卻清新的果香。須將李子浸入低度的純米酒中,待到酒色呈現出鮮潤的淡青色,就是口感輕柔甘醇、味自奇勝的李子酒了。

 飲李子酒的風俗,自古就有。元末陶宗儀的《說郛》引元代無名氏的《玄池說林》:「立夏日,俗尚啖李,時人語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古代的婦女於立夏這天,會相約群聚而飲李子酒,謂之「李會」,說是能駐顏養容,永保面貌姣好。因而,李子酒也被稱為「駐色酒」。這一流風遺韻,如今已是蕩然無存,李子酒也不僅限於婦女,而是人人都能喝的了。

 亦可將李子浸泡到米醋中,加入糖和大量的乾辣椒,另放一兩枚八角增香,數日即成李子酸。經過醋和糖的改造,甘酸有致的李子,吃起來極為爽心,是開胃消暑的妙品。就連浸泡的酸水也浸染了李子的清香,飲之別具風味,令人舌齒生津。

 稍遲應市的李子,味道也更為佳美,色紅皮薄,軟熟多漿,用嘴咬開頂端的一小塊皮,就能把裡面的果肉吮而食之,融美甘甜,滿口溢香。其中尤以產於浙江嘉興、桐鄉的檇李為最佳。檇李又名「醉李」。據說春秋時越國曾敗吳國於嘉興,後來吳王又大醉西施於此,故以得名。檇李所產有限,難以致遠,清代甚至還有人因此獲罪。《清稗類鈔》載,光緒年間,嘉興一寺廟種有十餘株檇李,京中有人慕名,託當地一鄉紳前往索要。因索要者眾,寺僧不敷分配,有失友託的鄉紳覺得失了面子,遂設局陷害寺僧下獄。幾經周折才獲釋的寺僧,為避免再有類似的禍端,乾脆把寺裡的檇李全部砍掉。

 檇李因味佳而遭斫伐,與《莊子》所說的「桂可食,故伐之」如出一轍。人性中的貪惡之慾,千古不滅。

相關新聞
畫家王煌湘:打破中西界限 追求與眾不同 (圖)
王煌湘作品《白鷺相約》 (圖)
王煌湘作品《相連樹》 (圖)
王煌湘作品《層林盡染》 (圖)
王煌湘作品《春塘立鷺閒》 (圖)
創作對談:一種視覺的空間感 一種內心的寧靜釋然 (圖)
歷史與空間:用兵如神非行伍
亦有可聞:炎夏有李 (圖)
遊蹤:黃山的包袱 (圖)
詩情畫意:花 惑
生活點滴:聽 音
畫中有話 (圖)
百家廊:生態三寶 (圖)
琴台客聚:左右手都在寫詩 (圖)
翠袖乾坤:髮之本色
海闊天空:西班牙名物
生活語絲:港台流行文化
思旋天地:嶺南佳果
淑梅足跡:翻開更甜新一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