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琴台客聚:香港電視業的淪落

2013-07-18

孫浩浩

 「看亞視而不被歧視?機會來了……」這句話是臉書上一位朋友所寫的status。時間乃星期日晚上九時許,估計對方當時應該正在觀看大婆台的綜藝節目,覺得毫無新意,無聊乏味,於是有感而發。不過,除了綜藝節目,大婆台剛播完的兩線劇集,也不見得特別優勝,我雖未有時間欣賞,不過觀乎網上的意見,再聽聽身邊朋友的評論,只慨嘆為何今日香港的電視業會淪落至此?

 小時候,看電視是所有香港人晚上的指定娛樂,大家都習慣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扭開電視機。那時的劇集,不論時裝或古裝、原創或是改編的,《家變》、《親情》、《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新紮師兄》、《上海灘》、《義不容情》、《大時代》,套套都是家喻戶曉的,就算是那時的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香港小姐」、「歡樂滿東華」,也是陪伴著港人成長的。

 亞洲電視其實也曾威過好幾次,單是《我和疆屍有個約會》、《還珠格格》、《方世玉》,都曾掀起過熱潮,甚至打贏大婆台,可惜後勁不繼。直至近年,就連新聞台也鬧出笑話。今年農曆新年,該台播放的竟是廿四年前的蛇年節目,皆因十二年前亞視已沒有自己的製作。近日亞視的球賽廣告中,甚至把「Asia」寫成「Aisa」,這個相信是連小學生都識的英文生字。唉,一聲嘆息。

 更可悲的是,這兩年就連大婆台的節目也開始沒落,剛播映完的《好心作怪》,我一集都沒有看過,不過有朋友跟我提起過部分內容,指劇中的主角萬綺雯遭毀容,受傷的部分乃由嘴邊延伸至臉頰中央,平日多以口罩遮掩,但眾所周知,口罩無可能遮掩到臉頰中央及近耳腮的位置,所以理應有少許疤痕突出來。不過,現實是演員沒有為這口罩以外的地方畫上疤痕,導演、監製又照樣收貨,直至有一場戲,見到演員添加了口罩以外的傷痕化妝,原來那場戲演員需要撕開口罩,露出傷痕,所以製作才忽然認真起來。

 無綫近年常被諷刺「無綫精神,是是但但」,有仍在無綫在職的高層跟我形容過去一段日子,是電視業的「十年浩劫」。在這段日子,老闆不重視員工,員工的努力得不到上頭的讚賞,甚至試過有人因為功高蓋主,招來反效果,於是大家惟有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心態。十年的浩劫過去了,但要一下子扭轉這種心態,談何容易。

 其實香港電影也出現過高低潮,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至二千年,港產電影多抄襲跟風,粗製濫拍,港產片質素下降,票房下滑,電影業面臨死亡邊緣。不過,《無間道》成功挽回投資商及觀眾的信心,港產電影開始復甦。有一群電影工作者,選擇返回內地,以兩地合作模式,拍攝大製作電影。也有一群選擇繼續留守香港,以本土題材,拍攝本土電影。不論選擇哪一種形式,只要摒棄粗製濫拍的情況,業界自能再次興旺起來。

 同樣的命運會否發生在電視行業上呢?究竟電視業要到甚麼時候才能真正復甦?港劇甚麼時候才能再度蓬勃起來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