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近年香港人特別饞嘴,所以傳媒上介紹吃的篇幅越來越多,一如老友蔡瀾說:「寫食品好,最不會得罪人。」因為多數吃過喜歡才寫,索然無味者也省得浪費筆墨,難道吃過不喜歡的菜餚就結下了深仇大恨,並到處「罵三門」去傳揚人家之惡劣。何況世上真正值得你罵完又罵的東西也不會多,執筆者多介紹幾種菜式還顯得你見多識廣,寫食經的多隱惡揚善,積點好生之德,實乃大家歡喜之美事,何樂而不為,何必弄得劍拔弩張,令世界充滿火藥味。
充滿味精油香倒也可以令人開心點,好過堆填區的垃圾味濃烈,而眾多傳媒介紹各類食經,不離貴價的日本料理、粵式海鮮料理、鮑參推廣;再次一等大眾化的則如潮州菜、川揚菜,最大眾化價廉的客家菜獲公開推介的最少,大概是客家菜賣不起錢,傳媒便忽略了。
其實客家菜在香港有過風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最多客家菜館,港九各區最多客家菜代表店,最流行的有醉瓊樓、東江樓、泉章居、梅江飯店等,皆清一色賣客家菜,每店均有的「客家族群菜」,有「梅菜扣肉」、「炸豬大腸」、「東江豆腐」、「手打牛肉丸」、「炸咕嚕肉」等等,加起來不出十味,因為單調踏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慢慢被潮州菜、京菜、滬菜代替了,請客的主人家老是請客家菜,翻不出什麼花樣也,昔日港九過百家客家菜館,如今剩下「泉章居」、「醉瓊樓」港九加起來不超過十家,而筆者卻仍是忠實擁愛者,因客家館的「鹽焗雞」、「梅菜扣肉」和「東江豆腐」仍有他們獨門之秘,其他菜館不易替代,所以客家菜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迄今仍佔一定位置。
還有很重要一點,客家菜訂得菜價便宜,很適合大眾化基層消費水準,一般而言,吃一席客家菜千五至二千元足夠消費,同等菜式粵菜或潮菜要二千元以上了,因此阿杜做公關請老友吃客家菜甚合節省荷包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