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採集蜘蛛蟹的情況。校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將於今日出發開展第二航段的任務,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邱建文表示,本港海洋科學發展並不遜色,但地理的局限窒礙了有關深海研究,認為首次下潛未知的領域探索是一個好機會,他相信港學者未來會有機會再次參與類似的任務。
邱建文表示,香港的海洋科學發展不錯,每間學校均有專門人才,部分學校亦有專門實驗室,但香港水域細,且最深水的地方仍然很淺,故一直未有致力深海研究,認為是次到南海下潛是一個好機會。
跨領域合作 可互補不足
邱建文又表示,是次下潛與深水儀器專家、地質學家、生物學家等不同領域的專才合作,能互補不足,過程中更有討論日後的合作項目及繼續跟進課題,他亦將分析樣本及發表文章,以證明香港學者的能力。他相信港學者未來仍有機會參與國家級深海下潛工作,「我們已跟相關的領導提過,對方歡迎香港科學家聯繫他們,看看有甚麼資料可以採用」。
中國「蛟龍號」為全球6個國家擁有同類的潛器中能下潛最深的潛水器,可下潛海底深達8,000米,但尚未達到其他潛水器一年作業達180天的水平,相信「蛟龍號」會朝著這方向發展。邱建文指,初步了解,南海冷泉區離中國沿岸近,內地部門對冷泉區的研究很感興趣,甚至有意將該地區作為長期研究點,稍後將會在航次完結後總結,並視乎成果,計劃明年有下一階段的深海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