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瓷都──中國德化瓷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德化瓷器

文: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許競思

 陶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蘊藏的資訊記述著人類社會發展的脈絡。陶瓷文化是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對於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原有面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福建泉州市博物館館長、泉州市考古隊副隊長陳建中先生早前來到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講文化講座,除簡介了安溪的烏龍茶文化外(見上期:《從鐵觀音看安溪烏龍茶文化》),亦講述了有關德化瓷文化的淵源、技藝及傳承。

德化陶瓷的歷史

 從歷次考古資料整理分析,德化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印紋陶器出現;商周時期,人們已在印紋陶器表面施釉燒製早期青瓷,並有考古學家在德化三班的寮田尖山遺址發現它們的足跡。

 唐末五代,三班鎮顏氏族譜中記載的《陶業法》和《繪梅嶺圖》描述了當年德化陶瓷生產的狀況;宋朝時,德化陶瓷生產技藝創新,陶瓷匠師靈巧的雙手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大批外銷的商品,陶瓷因此與絲綢、茶葉一同傳到世界各地;一直到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經進貢朝廷,並得到帝王的賞識。

 明代時,德化瓷雕塑技藝嶄露頭角,工藝手法特徵明顯,德化瓷器大量流傳到歐洲,對歐洲瓷器的藝術產生很大的影響。當時,德化瓷藝人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貼等八種技法,製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而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勃羅(Marco Polo)在遊歷福建泉州時,亦盛讚德化陶瓷,並將之帶往海外各地。因此,聞名於世的德化陶瓷還是以明代生產的白瓷最具特色,也最有影響力。可以說,德化的製瓷技術在明代時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精緻,成為陶瓷世界中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沿海各大港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譬如宋元的泉州港,明時的福州港、安海港、漳州月港,清代的廈門港,以及諸多的沿海私商碼頭,都成為了德化瓷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德化瓷器的視窗。

製作技藝與藝術特色

 德化瓷生產製作技藝包括:取土、備料、坯泥製作、成型、裝飾、雕塑、施釉等。瓷坯成型、施釉後,就等待著入爐燒成,德化窯燒瓷歷史悠久,窯爐結構獨特,燒成技藝自成一體,以還原和氧化方式燒瓷,被稱為中國民窯的代表,日本則稱之為「串窯的始祖」,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陳建中表示,德化窯屬於民窯,瓷器燒製資料的整理、傳承缺乏,對德化陶瓷的鑒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鑒賞時,要掌握器物本身與年代製作技藝的不同,找出個性化的年代特徵,這樣才能使鑒賞更具準確性和科學性。

 事實上,德化陶瓷業最初是從燒製日用器皿開始的,惟後來由於瓷塑藝術的顯著成就,器皿類的產品則比較少受人關注。器皿類陶瓷產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產,供內外銷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經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裝飾體系,成為中國傳統陶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功能方面分類,德化陶瓷器皿類的產品大致可以分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盤、碗、杯、碟、罐、壺、文具、燈具和燭台等;陳設裝飾和供器則包括瓶、尊、觚和鼎、爐、豆等。這兩大類器物,造型樣式古樸嚴整,傳統意味濃厚。日常生活用器的造型多在傳統形式之上加以演變,或是模擬自然形態再加以整合,設計者並需考慮陶瓷的材料及相關技術的特點。

 造型與裝飾方面,德化陶瓷明顯地看到受商、周青銅器和玉器的影響,同時還有明代宣德爐的意味,特別是爐的造型和裝飾更為顯著。德化陶瓷優秀的傳統造型筒形雙螭壺、獅首筒形瓶、象耳弦紋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產區很少見的獨特的樣式。宋代早期的產品主要是青白瓷,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逐漸發展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瓷質如脂似玉,創造了獨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視為中國白瓷代表。其特製的薄胎產品,薄如蟬翼,精美絕倫。德化民間雕塑藝人將雕塑與瓷藝結合,擅長製作白瓷觀音,所做白瓷觀音儀態生動,是舉世公認的白瓷珍品。德化白瓷不求色彩之華麗,而是追求單純、素潔、典雅之美,對所利用的材料有充分的認識,充分顯示著歷代匠師們的創造智慧。如果說景德鎮窯的白瓷是以青白釉稱著於世,德化白瓷則是以乳白色為主,釉層腴潤,光色如玉,兩者相比下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語

 陳建中總結時指出,德化瓷文化形成於唐代,興盛於宋元時期。德化瓷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具有不同文化氣息,並湧現出了一大批民間故事、詩歌諺語、風情習俗、儀式慶典等。

 自唐代顏化綵編撰《陶業法》、《繪梅嶺圖》將製作技藝傳給後世開始,德化製瓷技藝傳承主要就以家傳和師承的方式世代相傳。近現代以來,學校教育也開始會教授德化瓷的製作,家傳、師承、學校教育三者相互結合,相得益彰。(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瓷都──中國德化瓷文化 (2013-07-24) (圖)
亦有可聞:鼓子秧歌 (2013-07-24)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二) (2013-07-24) (圖)
文藝天地•手寫板:美麗戰爭 (2013-07-24) (圖)
文藝天地•試筆:恬 靜 (2013-07-24)
歷史與空間:清照故里賞名泉 (2013-07-23) (圖)
古典瞬間:官不作假品自高 (2013-07-23) (圖)
亦有可聞:涼拌麵 (2013-07-23) (圖)
詞話詩說:衝上雲霄 (2013-07-23)
一條胡同的因緣 一種歷史的記憶 邁克爾的老北京變幻時光 (2013-07-22) (圖)
書評:再沒有童話世界 (2013-07-22) (圖)
書介:一人又一故事 (2013-07-22) (圖)
書介:土製香港 (2013-07-22) (圖)
書介:皇帝魂 (2013-07-22) (圖)
書介:第七天 (2013-07-22) (圖)
書介:獵豹 (2013-07-22) (圖)
徵稿啟事 (2013-07-22)
縱橫四海:太極峰的月亮 (2013-07-19) (圖)
亦有可聞:讀不下的書 (2013-07-19) (圖)
豆棚閒話:螺旋的軌跡 (2013-07-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