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智能手機程式私隱政策透明度不足,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早前抽查60款本港開發程式,發現40%未有私隱政策聲明,同時大部分未有解釋程式讀取手機資料的目的。公署昨日表示,抽查又發現不同程式讀取零碎資料後,有關資料被整合後或會對個人私隱造成一定程度風險,故建議手機程式開發商減少讀取不必要的資料,用戶亦應在安裝前查明其私隱政策。
亂裝手機應用程式,隨時令個人資料被外洩。私隱專員公署昨日表示,為響應「全球私隱執法機關網絡」的全球聯合行動,於今年5月抽查60款本港開發的應用程式,以檢視資料使用者在網上收集及使用用戶個人資料的做法,是否具足夠的透明度。
程式絕少解釋「讀料」類別及目的
公署發現,有關程式的私隱政策透明度普遍「差強人意」,當中有40%未有提供私隱政策聲明,或供查詢用的聯絡資料,即使其餘程式備有私隱政策聲明,但亦只限於在程式網站上提供,更絕少有解釋程式會讀取手機上何種資料,及其目的何在。因此,公署正就其中10款潛在私隱風險較高的應用程式作出跟進,並去信其餘50款程式開發商,提出改進其程式私隱政策聲明透明度的建議。
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張如萌表示,絕大部分私隱政策並非為程式而編寫,反而只是開發商為交代申請成為會員的私隱政策聲明。同時,亦有10%程式的私隱政策聲明編排出現問題,如程式以中文編寫,聲明卻只提供英文版,甚至有個別程式待用戶安裝後,才顯示私隱政策。
賬號行蹤恐任睇 倡減「讀料」
張如萌指出,程式讀取如手機獨特識別碼及定位位置等零碎資料後,有機會整合資料並對個人私隱造成一定程度風險,屆時社交網賬號及行蹤等私隱就有機會外洩。她建議,程式開發商應減少讀取不必要資料,並為程式撰寫私隱政策;手機用戶亦應在安裝程式前,查明其私隱政策及不時檢視權限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