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家彪(右)要求當局撥出資源成立「職業司機中央補償基金」,保障司機利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王維寶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維寶)本港道路交通繁忙,每年都有大量交通意外發生,其中不少涉及職業司機,但原來當職業司機因意外受傷或死亡後,業內完全沒有援助基金支援受影響家屬,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現時大部分職業司機都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要求當局撥出資源成立「職業司機中央補償基金」,保障司機利益。
86%職業司機怨保障不足
工聯會於本年5月期間,對232名職業司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6%受訪者表示現時政府對職業司機的保障不足夠,72%受訪者表示支持成立「職業司機中央補償基金」。就有關如何提升職業司機保障,最多受訪者認為實施「職業司機中央補償基金」最有助,其次則分別為「簡化保險或援助計劃的申請程序」及「加快意外受傷後的醫療程序」。
鄧家彪:意外傷亡數字被低估
據運輸署提供的資料顯示,於2007年至2012年期間,共有1,525名商業車輛的司機遭遇交通意外嚴重受傷,並有69名司機於意外中死亡。鄧家彪表示未包括一些於工作期間遭受到暴力襲擊或搬運貨物期間受傷的司機,此外,駕駛私家車的私人司機及電單車也同樣未包括在有關統計資料中,故認為有關數字仍被低估,職業司機的致命個案數字及職業安全風險超越其他工種或行業。
任職大嶼山的士司機的李先生於去年11月30日因交通意外去世,任職售貨員的李太現時只能獨力支撐全家,她表示,社署的「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提供了61,000元的援助,除此之外並無任何工傷事故賠償,加上丈夫生前的收入只足夠養家,並無多餘錢購買意外保險,令工作毫無保障。
促政府盡早注資管理
鄧家彪表示,超過八成受傷或死亡的商業車輛司機沒有清晰的僱傭關係,當他們遭遇到意外時,根本無法得到《僱員補償條例》下的有效和及時的支援。而現時社會福利署設有「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協助受影響的司機及家屬,但鄧家彪認為計劃只屬輔助性質,金額較少而且審批時間頗長,未能完全保障司機。他要求政府應盡早撥出資源成立「職業司機中央補償基金」,由政府直接注資及管理,從而為不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的職業司機提供即時及有效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