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房價與親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為了房子,失了親情。 網上圖片

陳曉鳳

 雖然一直在調控,可這幾年北京房價卻一直沒停止狂飆而上的趨勢。

 三年前小區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賣了200多萬元,已經讓人驚呼「天價」。因為向前推十年,這樣的房子一套不過30萬元。而在去年,一位業主為孩子上學,借錢加貸款,買了同樣一套房子,花了300萬!逢人便苦大仇深地訴說房價的血腥。然而過了不到一年,同樣的房子已經漲到了450萬元以上。眼看一套經濟適用房面積的小戶型,快賣上500萬元!人們說,現在小區裡家家都夠交遺產稅了!那位花300萬買房的街坊,心裡偷著樂了:他說:「幸虧早幾個月買房,省下了100多萬!」

 北京房價何時「懸崖勒馬」?誰也說不好,因為地皮已比黃金貴了。住在好地段老房子中的市民,靠拆遷就可能一夜暴富。位置決定價格。早在一兩年前,賣一套中關村的房子能在回龍觀買幾套同樣面積的房。有位兩次換肝的先生,就是賣中關村的房子搬去回龍觀,解決了換肝的資金。

 頭些日子京西車道溝一個小區拆遷,房地產商給業主的拆遷價,是每平米10萬元!那個小區的很多工薪層積蓄一生,存摺上未必有這麼多錢。可突然,一套不過60平米的老房子值了600多萬元!即使北京樓盤位置的差價已在快速縮小,600萬元也夠在京北經適房小區買兩套100多平米的大房子,以解決兒子的婚房這個老大難。人們沸騰了,可是依然不走,他們想要更高的價。他們明白,一旦離開這個離市中不遠的黃金地盤,就再也不可能回來。

 什麼是黃金地段?一是位於或臨近市中心商業區以及金融區;二是附近有重點中小學;三是交通方便;四是自然人文景致怡人。以頭三個條件最為重要。一般情況下,四種條件互為因果,綁在一起的很多。隨著時間的變化,地段的價值也發生變化。像以上提到的車道溝,三十年前僅算是北京西郊,現在卻是四個條件俱備的好地方。那兒附近不僅有很好的教育資源,還有國家圖書館、紫竹院公園、玉淵潭、動物園等人文、自然資源,而且交通非常方便。

 一兩年前,北京金融街附近一個小區拆遷,開發商初始開價每平方米8萬元。可是人們不走,集體與開發商叫價,聽說目前拆遷價已經升到每平方米15萬元以上。如果你在北京市區有一套位置好的50平米以上福利分房,就可能成為千萬富翁!無論靠位置差價,還是靠國家拆遷政策,都有很多百姓一夜乍富。

 小區裡有不少這樣幸運的「富翁」,他們拆遷時得了幾套房,現在靠租房每月淨進幾千乃至幾萬元。每天無所事事,除了喝酒就是打牌。後代也用不著奮鬥,就開上了好車住上大房子,有了花不完的錢。飛馳的房價,造就了新一代「吃瓦片」的房產主階層。

 位於京西的一個宿舍大院建於建國初期,早已成了危房。因為政協委員的呼籲,才作為建築文物保護下來。現在大院一套普通的四居室,要價都得五六百萬元以上,有的接近千萬元。西城深厚的文化氣息,及大院建築特有的歷史文化內涵,讓一套老房炒上了天價。大院一般居民,終生積蓄也不過幾十萬元,可若乘地產位置差價還沒縮小到無利可圖,完全可以靠賣房、換房以致富。

 房子變天價,讓很多家庭親情破裂。五年前,大院一套房剛賣到500萬元時,很多人家子女之間就開始為房子爭鬥。幾十年前離開家的兒女都趕回來,逼著賣房分錢。可憐那些沒來得及去世的八九十歲老人,被兒女逼得晝夜不寧。一位住那院兒的朋友說,她家樓上本來一對母女安靜地住著,可突然兄弟回來要求賣房分錢,為此大打出手,打斷了姐姐兩條肋骨。

 當然也有超脫的。朋友已90多歲的父親健康地活著,住著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那房按市價值一千萬元人民幣。兄弟姐妹六人分,每人也得分100多萬元。我問她:「老人百年之後,你家房子怎麼分呢?」她淡然說:「反正我不要!給弟弟或者姐姐吧!我不願為房子傷害親情!」朋友的風格固然高尚,可前提是她已經靠自己的奮鬥,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早住上寬敞的房子。她覺得,沒有必要再去爭那些多餘的東西。

 多數人卻沒那麼瀟灑。一些開始進入老年的50、60後,一生經歷困難歲月,窮怕了。一位50後男士退休後拿每月兩三千元的企業退休金。本來挺知足,可一得知父母的老房子值幾百萬元,就不安寧了,回家與兄弟姐妹打架要求賣房分錢。他坦然說:「為啥不爭?得著得不著,關係著後半生的生活質量呢!分一百萬,每年出國旅遊的錢就有了!」

 老人一般不願意賣房,而要把房子留給其中一位子女。有位老幹部遺囑把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留給長子生的長孫。可老人一去世,次子不幹了,非讓長子拿出錢來找補。他說,同樣是孫子,自己兒子的婚房還沒有著落呢!長子下崗多年,哪兒有錢給?結果幾位兄弟姐妹天天去老房子鬧,長孫的婚也結不成,兄弟姐妹的情分也走到了頭兒。

 如果不是誘人的高房價,老房子的吸引力也沒有那麼大。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蓋的老房,佈局差、面積小,優勢僅在於位置。年輕人現在買房,也從追求面積變為追求位置。只要在成熟小區,房子面積小些也沒有關係。北京老舊小區的小房子本來被人瞧不上,眼下竟成了聚寶盆般的財富。

 反倒是一些退休或者接近退休的中老年人,為住大房子不惜搬得更遠。有些人甚至去河北燕郊、廊房買房子。北京人去的多了,燕郊的房價也從十年前每平米一兩千元炒到了每平米一萬元;而廊房的房價,從兩年前每平米兩千元漲到了現在的每平米四千元。很多北京人被高房價逼出了北京市。一次同學聚會,一位同學從廊房趕過來,不過用了三個小時,比北京市區的交通時間也差不了太多。

 望著瘋漲的房價,有人絕望,有人欣喜,有人憂愁。最愁的,是為房子而失去了親情。

相關新聞
尋找被遺忘的抗戰紀念碑 (圖)
紀念碑,遊走在歷史的輪迴中 (圖)
革新進取還是食古不化? (圖)
孤獨星球最佳創意博主 25座城市25個人 記錄世界年輕一代 (圖)
書介: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 (圖)
書介:急症室的福爾摩斯 (圖)
書介:繁花 (圖)
書介: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 (圖)
書介:紙之月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房價與親情 (圖)
琴台客聚:有錢人家吃月餅
翠袖乾坤:靠自己成為有錢人
跳出框框:大閘蟹回歸
生活語絲:平溪放天燈
思旋天地:「撞鬼」
網人網事:跟聰明人一起躁起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